屋子里只剩下秦瑾发出的“硿硿”声,无序而迅速,旦令这气氛愈加焦灼。
第一个说话的,是花容。
“江湖朝廷井水不犯河水……”花容抬抬眼睛,“这可是罗大公子亲口说的话,怎生到这时候,便忘了呢?”
这话说的突兀,直将这焦灼的氛围蓦地打破,徒增了一丝诡异。
罗忠敏拳头猛地攥了一下,不知道花容意欲何为。
“呵,还想不到吗?”时暮突然轻笑一声,右手指尖抚过手背,随着左手指尖的微动,一道道指骨在白皙的手背上留下片片阴影,“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时暮垂下眼来,声音淡淡地传出来。
“拜将封侯,天下苍生,向来不是江湖人关心的事啊……”
是了,王侯将相这等帝王编造出来的虚名是束缚不住江湖儿女的。江湖上是谁的拳头大听谁的,可不管你是王公贵族还是帝王将相。
但是在场的,除了花容和时暮,都不是江湖人士,他们不可能不在意这等荣华富贵,不可能,不想除去挡了他们富贵路的人。
听出了花容和时暮弦外之音的人眼神已经开始动摇,甚至隐隐有些狂热。
包括罗忠敏。
若罗家继续行忠君之事,顶多只能作到丞相之位,再越不过去。
可若是罗家不支持天启大帝呢?若是罗家谋反成功了呢?
有西厂相助,还怕罗家军斗不过那黑铁甲吗?
花容表明态度只针对天启大帝,那么朝堂上就仅剩西厂和罗相一门仍旧手握重权。即时,就是各凭本事,认真来一场改朝换代。罗家是打算另投明主,还是、荣登至宝,就全在一念之间了。
没有花容的影响,只西厂同罗家相争,彼时有罗家军在手,还怕了他秦瑾不成!
罗忠敏的喉头滚了滚,却没有贸然开口,而是将目光投向了罗启华。
罗启华紧紧闭上了眼睛。
他自然懂得花容的意思,无非是给他一丝甜头,再给他挖个坑,还要他感恩戴德的跳下去。
即便花容的意图一目了然,罗启华也知道皇位并非表面看上去那般光鲜,却发现,自己净丝毫都不想反抗。
黄袍加身的诱丨惑,谁能抵抗?
罗家作为忠臣在朝廷屹立数代,现在到了罗启华这里,不管是因为他自己的野心,还是因为天启大帝的漠视,罗启华清楚——他早就受够了辅佐之职。只是在听了花容和时暮的话时候,这念头更加明晰,以至于,罗启华再也不能忽视这份不满,仿似及早行动,将那国玺御座都牢牢地攥在自己手中才能稍稍缓解心底的焦虑。
即然罗启华和罗忠敏都这么想,剩下那一众早就等着出人头地名留青史的门客就更加无法镇定了。
秦瑾和花容时暮配合的太妙,这一套威逼利诱下来,不止罗启华罗忠敏两个人,在场哪个不是心服口服,下意识就跟着这几人的节奏走,再也逃不出来了。
甚至有几人像是已经忘记了方才秦瑾给他们带来的深渊般的恐惧一般,身上的冷汗褪得一干二净,唯余满腔热血,险些便要站起来催促罗启华赶快做决定。
眼见这事要成,秦瑾也没有那闲心再去吓他们一回,而是垂下眼睛静静喝着茶,仿佛自己真的从未出现,免得做的太过前功尽弃。
倒是那些门客好歹想起罗启华这个主子都还没说话,现在就更不是他们开口的时机,这才将将压下心头的激动坐好,却是一个二个都目不转睛地盯着罗启华。
庭院里日晷上的阴影一刻不息地转动,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提醒时间的流逝,罗启华知道,所有人都在等他的最后一句话。
申时一刻,罗启华终于开了口。
那一瞬间,他仿佛看到了万民朝拜,八方臣服的景象,仿佛听到了自己心脏剧烈跳动的声音。
罗启华狠狠地睁开眼睛,目露精光。
“这事,算我罗家一份!”
逼仄的压抑感陡然散去。
秦瑾将茶杯重重砸到桌面上,里边的茶水便“哗”地溅出来,淋淋落了一地。秦瑾一甩蟒袍站起来,说道:“便是早该如此。”
说罢,秦瑾便提着绣春刀先一步离开了罗家。
时暮这才懒洋洋地站起来,觉得这椅子着实难受的紧,旁若无人地伸了个懒腰,对同样起身了的花容说:“总算该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