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帆一点万千回_作者:涿然流光(160)

2019-01-04 涿然流光

  不晓得今后是否也会如灵悯这般,徒留来生可期?

  作者有话要说:

  昨晚写到十点多,不知为何,突然失了继续的毅力,以至拖到现在才更!不过,诸君放心,定不坑文!

  第75章 君当知我心

  秦家铺子是寿泉县一家普普通通的蜜果铺子。说普通,却也不甚普通。他的不普通就在于,秦氏冰粮葫芦,是整个朔阴府最有名儿的,据说连京陵城的“王生记”都比之不上。

  秦掌柜秦老三已六十有余,世居寿泉,靠着自家独门秘方制作的干果蜜饯冰糖葫芦,为三个儿子娶了妻生了子,如今也早到了该颐养天年的时候。

  冬日天短,看着天色已然全黑,他正要挂上最后一扇门板。

  对着店内昏黄的灯光,老眼昏花,却是半天都没对上檐下的铁钩,手臂酸软,气力不济,门板脱手,眼瞅着要冲着脸就砸上来。

  秦老六一闭眼,心道,老命休矣!

  危急间,忽觉一只手臂伸过来将他倒向地面的后背托住,而预料之中的门板也没砸到脸上,他睁开眼,面前站着一位披着暗紫大氅的俊伟男子。

  秦老六赶紧扶着门框站稳了,拱了拱手,“谢谢这位公子了!”

  慕清沣看顾少白这些天虽不再提顾信白,却显然是担忧得紧,食量大减,整个人瘦得与灵悯都有一比了。

  晚饭后,顾少白与灵悯聊天,他便上了街,想看看有没有比较特别的吃食。

  走了一会儿,找了个当地人一打听,然后循着那人指的路寻到此处。

  秦老三听罢,为难地说道,“可真是不巧,小老儿如今腿脚不灵便了,每日所做的冰糖葫芦数量有限,今天的,早卖完了,要不然,公子告诉小老儿个住址,我明日做得,先给公子送去。”

  慕清沣不禁不些失望,顾少白最喜甜食,听羽十三描述,护送他去漠北的路上,途经城镇,路遇冰糖葫芦,必买之。

  他甚至可以想到,当时他腹伤未愈,一面捂着小腹,一面啃着糖葫芦,笑眼弯弯又呲牙咧嘴的模样。

  秦老三看他失望神情,又试探着说道,“如果公子愿意等,小老儿可以现做……”

  “可以。”慕清未等秦老三说完,立刻答应了。

  进了铺子,绕到后院的灶台旁,慕清沣突然道,“老丈,不如您在一旁教本……教在下,我自己动手。”

  秦老三看了看他,呵呵笑道,“行啊,倒是也不难做。”

  于是,慕清沣挽起袖子净了手,按照秦老三的讲述,一步一步地开始做糖葫芦。

  他在竹筐里挑了半天,挑出了十几颗红艳艳的比核桃略小的山楂。用清水洗得干干净净,取了一根筷子,从山楂的一头顶进去,将核与尾部顶出。

  这个步骤很关键,慕清沣连续顶了十几颗,然后,把品相不佳的,顶坏的都弃之不用,最后从其中挑了五颗。

  想了想,又从刀具匣子里取了根尖而窄的刀子,非常认真地在每颗山楂上刻了一个字,刻完以后,端详了一下,觉得不太满意,这些字儿刻得大失平素里自己书法的水准,不过,事急从权,没时间练了。

  接过秦老三递过来的竹签,把溜圆的红果一颗一颗串起。

  这期间,秦老三已把冰糖加水,放一起熬煮,一开始用大火,起大泡后,转成小火,慢慢熬转化成小泡泡,直到逐渐变成鲜黄透亮细腻的小碎泡。

  秦老三用筷子蘸取一下试了试粘稠感,又洒进一把黑白芝麻,这才叮嘱慕清沣,在沸腾起的糖沫中转一下,就立即拖出,这样才轻薄甜脆。

  慕清沣是功夫在身的,腕力自然没得说,他拿串好的山楂在糖沫里轻轻地一卷,如分花拂柳,又迅即取出,红果上便均匀地粘了一层透亮的糖稀,光看看就令人食指大动。

  秦老三夸道,“公子做得真不错,这糖皮裹得均匀轻薄,比老夫的手艺还好。”

  慕清沣但笑不语,从怀中取出一张百两的银票,放在灶台上。

  秦老三赶紧取过,坚辞道,“公子真是折煞小老儿了……”

  慕清沣心情愉悦,连话里都带了几分笑意,“老丈收下便是,能借贵地做这串糖葫芦,于我而言,已是无价。”

  秦老三看慕清沣此刻眉目与方才在门口的冷傲孤清简直判若两人,又想起他方才所刻之字,不由得也开怀笑道,“既如此,小老儿就祝愿公子能与心上人两心相印,百年好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