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客们纷纷来了兴趣,央他快讲。说书先生便清了清嗓子,用他那明显的带着吴侬软语的调子,讲起了燕三白。
燕三白这个人,原本是个江湖侠客,因为替一些江湖朋友解决过一些费解的案子,所以有了个侠探的名头。这原本也就是江湖上的朋友随便喊喊的,可元圣十三年的时候,燕三白忽然进京赶考了。
赶考也就罢了,燕三白怎么说也是从武的,最后却摘了一顶文状元的花翎。那时候的长安城可真是热闹之极,所有人都知道有个江湖侠客居然得了文状元,这可真是新鲜极了。
皇帝也觉得新鲜极了,可也犯难了,该怎么安排这个新晋的文状元呢?好像放在哪个职位都不合适。
于是主管科举的礼部尚书就进言——不如让燕三白做个居于庙堂和江湖之间的自在人。
皇帝琢磨着这个有意思,于是就下了道圣旨——且去探案。
同时御赐燕三白一块金牌,执此金牌可断天下案,连大理寺也不可过多干预。
奉旨查案燕三白由此诞生。
不过燕三白是个游侠,行踪飘忽不定,真要找他查案也是件困难的事。
就好比他得了文状元出了长安城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了。
此时,茶楼对面云仙居的二楼,一把折扇推开了朱红的窗户。
“对面在聊些什么呢,那么热闹?”折扇的主人倚在窗沿,一袭红衣绣祥云,黑色的长发用小巧的金冠束着,一双细长的丹凤眼瞥出几许风流与张扬。
“王爷,对面在聊燕三白燕公子。”身后的青衣侍从答。
“哦?”那人回头,似乎对这个名字起了兴致。唰的一声收起折扇,记起江湖上有关于燕三白的评语,“燕三白么,雁翎刀出,百恶俯首;窈窕公子,白衣无双,倒是没有机会见上一见……”
“阿嚏!”
茶楼外,牵着毛驴的白衣人打了个喷嚏,他停下来,摸摸鼻子,清俊的面庞上露出一丝无奈的笑,大约在想——谁又在说他了?
路过的人们不由多看了他一眼,周人爱美,最爱这样生的俊俏,笑起来又讨喜的年轻公子。尤其是那双眼睛,大大的,眨起来就像夜空里的繁星那般真诚。
而且这位年轻公子虽是侠士打扮,白衣飘逸,可眉宇间偏生有股书卷气,温文尔雅。
说书人妙语连珠,引得茶客哄堂大笑。
茶楼老板和对门仙云居老板是死对头,两人互相较着劲比谁的生意更好。
一瞧路中央站着个俊俏公子,立刻开始抢人,比那秦楼楚馆的老鸨还要殷勤。
俊俏公子夹在当中好生为难,他本也无意留下来喝茶吃饭,就听楼上忽然传来一阵快意的笑声。
“啧啧,你们开门迎客怎可这般无聊,若要我说,何不干脆摆个擂台较量一番?”
红衣公子倚阑干,一把折扇,指点江山。
两位老板顿时被他吸引了目光。
茶楼老板一拱手,“这位公子,摆擂容易,可吃茶与饮食怎比?”
仙云居老板也难得的表示赞同,“是啊,若能比,我俩岂会浪费这大好辰光?”
“既然比无可比,那你们方才又在争什么?”
“这……”两人都被问住了,而这时,俊俏公子早牵着毛驴趁势走远了,快拐弯的时候,他隔空朝红衣公子拱了拱手——多谢。
红衣公子摇了摇折扇——不客气。
两位老板互相瞪了一眼——气煞我也。
可怜的忠仆零丁还在身后劝,“王爷,我们还是先回宫一趟吧,太后娘娘要知道你早来了长安却不去拜见她,会生气的。”
王爷凤目微挑,折扇轻敲了敲侍从的头,“我要是一回长安就得去宫里待着,那我还提前回来滚个犊子?”
而此时,关卿辞站在存放各类卷宗的千文阁里,英气逼人的脸上却微皱着眉,“你说燕三白已经来过此处了?”
负责看守和整理卷宗的文官赔笑道:“是啊,关大人,他前脚刚走没多久,您就来了。”
第2章 归去来兮
燕三白赶到汪府的时候,汪敏还坐在静堂前,守着汪静川的尸体寸步不离,稍显青稚的脸庞上满是警惕和倔强。
然燕三白出现,还没有自报家门,他就猛地站了起来,脸上露出一丝喜色,“是燕公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