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百思不解。
怀敬王除了上朝、大理寺基本不见他离府闲逛,难得有次出了趟城,他不敢跟得太近,后来再去荒郊野外,并无任何不同寻常的发现。
可撒下的慌,总归要圆严实。
眼下刑部府也牵扯进来,抓捕赫平章的执念比他还深,真是剪不断理更乱。
他一步步脚踏实地晋升至大理寺少卿,官场黑暗见得不少,耻与为伍的他连个能交心的人都没有。讲起来身为大理寺卿的王爷秉公办事以功论赏,没埋汰他勤恳兢业,算是他的伯乐,也仅此而已无多深交。
说闲不闲,他便想起文无隅说的话不无道理。刘申来历神秘,或许背后真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与这位曲大人相交多时,看得出他为人亲和行事坦荡,王爷生辰那日更冒险替他解围,他隐隐觉得此人可信。
曲同音闲闲品茶,目睹徐靖云眉头皱起又舒展,兼落几声轻不可闻的叹息,心里暗暗发笑,这位徐大人的城府还真是浅显易见。
今日徐靖云轮值,一盏茶过还待在刑部府。
曲同音清咳一声打破沉默,“徐大人有心事?不妨说来听听。”
徐靖云回过神来,下意识道,“没、没有。”
曲同音把杯盖一放,起身扫扫衣裳,明显不悦,“也罢,徐大人请自便,我回府了。”
徐靖云忙跟着站起,他欠曲大人一份人情,人家没一次拿这说事,他倒芥蒂分明,有点良心的都说不过去,
“曲大人留步,我…确实有些疑惑难解。”
曲同音掀他一眼,“肯说了?”
徐靖云诺诺连声,将他请入座,曲同音却径直走到客座,两人隔着茶几相对。
“曲大人可知京兆尹刘大人的来历?”
“问这个干什么?”
徐靖云沉吟会儿,才道,“那赫平章是江湖中人,为区区几百两官银而得罪官府,得不偿失。我觉得背后另有隐情。”
曲同音略思索,问道,“对呀,说不通嘛,你是怎么想到的?”
徐靖云眼神躲闪了下,“这些日子京兆府风平浪静,或许我们应该换个方向去查。”
曲同音频频点头,“有道理,你认为刘大人有问题?”
“我不确定,曲大人知他背景吗?”
曲同音一阵沉默,隔一会儿听他道,
“我略知一二,不过你得告诉我,为何想到查他背景,按理说,刘大人有问题也该是查他为官作风有无渎职行为。”
徐靖云愣了住,想前想后,才含糊道,“我曾与人提及此事,直到现在赫平章一案仍无进展,因此才想到他随意说起的几句话。”
曲同音试探道,“那人莫非是文公子?”
徐靖云一瞬诧异,躲开眼不答。
曲同音了然,不再逼问,“刘大人原是前朝御史大人府中的管家,大概七年前,江南文府一夜之间被大火夷为平地,只有他毫发无损。其余的,我也不清楚。”
徐靖云听完惊愕不已,刘大人背后竟牵扯一桩灭门惨案。七年前他还是大理寺一名小卒,如此大案居然被瞒得一丝不漏。
“这事是朝中禁忌,你知道就罢,千万不可外传,要杀头的。”曲同音见他呆愣,又补说一句。
徐靖云慎重点头,“会不会文家还有幸存者?”
“不能吧,若真有,该找刘大人问个究竟,你怀疑赫平章?”
“不无可能,如果他是文家亲信或幸存者,闯入京兆府质问过刘大人,这之后再无迹可寻,那么整件事就说得通了。”
曲同音点头,“若真如此,这案子不可再查下去。”
“一切只是猜测,有人幸存就一定会留下蛛丝马迹,看来得去江南证实一下。”
“徐大人要去?”
“我不能离开京城…”徐靖云意识到自己失口,忙又道,“京兆府那边还得看着,我差人去一趟吧。”
曲同音笑了笑,“徐大人三思,若被皇上得知,只怕你引火上身。依我之见,最好是别去。”
徐靖云陷入苦思,权衡再三无果,“那怎么办,就此结案?”
曲同音眸中一抹狡黠闪现,提议道,“不如以查案为名,再提问一次刘大人,看他与那赫平章到底有无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