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瑾一走,小院子陡然安静下来。
沈怀玉看着陆怀渊,觉得又好气又好笑,拿了块原本搁在桌面上的布巾去扔他:“又在胡乱说什么,出了清云宗没人管你了?”
陆怀渊面不改色:“什么乱说?什么?我没有啊?”
不知道华瑾是不是被刺激到了,好长一段时间都再没来这里看过他们,只是按时让下人过来送点东西。陆怀渊乐得没人打扰,照例是每天带着沈怀玉,天亮出来雇上一条船,在太湖上找到日落时分,然后回去休息。就这么一连找了许多天,冬竹婆婆还是不见踪迹。
这天陆怀渊去雇船的时候,有渔人对他说:“小道长,你又来了?”
第156章 灯笼
陆怀渊随意一点头,问:“怎么?”
渔人道:“近日大雾连天……见了这雾,也就知道有人要来了。”
陆怀渊问:“雾跟我又有什么关系?”
渔人道:“湖中那老婆婆不愿见人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大雾……先前也曾有过,她若不想见,这雾怎么也不会散去的。”
陆怀渊挑眉:“哦?”
回去之后,他将这话原封不动地转述给了沈怀玉,沈怀玉笑着摇了摇头,没说什么,照旧上了船。两人一行在小舟之上,陆怀渊立在船头,偶尔用剑尖点水,那船就平稳地向前驶去;沈怀玉在船尾,调动了全部的感知,全神贯注地搜寻冬竹婆婆的踪迹。
这么多天以来他们一直是这样的,浓雾之中偶尔会有一两艘小船出没,可惜全都是附近渔人的渔船,并不是冬竹婆婆的船。
浓雾把他们的外袍都沾湿了,沈怀玉一直凝神注意着船尾的方向,除了发丝稍有随风飘动外,几乎一动不动,好像一尊石像。陆怀渊觉得无聊了,问他:“怎样?”
“没有。”沈怀玉低声说。
冬竹婆婆当真不是谁想见就能见的。
“不急,”陆怀渊轻松地说,“不会拖太久的。”
这些浓雾如果真的持续太久,必会影响这些傍湖而居的百姓的营生,冬竹婆婆既然是只帮能打动自己的人,必然是个性情中人,她不可能真的拖太久,毕竟那些百姓们总是要靠这太湖混口饭吃。
既然他今天去雇船的时候已经有渔人在向他暗示这一点了,想必冬竹婆婆也该松手了。
沈怀玉点点头,继续仔细观察着四周的浓雾。陆怀渊还要划船,为了不让他太过辛苦,只需盯眼前那一点就够了,剩下的部分全部是靠沈怀玉盯着。这雾气浓得稍远一些便什么都看不见,更何况已经持续了如此之久,即使日出也不会消散,怎么看都不是自然而成。
这是冬竹婆婆给他们下的绊子,不知道这鬼打墙一样的雾气让多少人望而却步,不过也确实阻拦了一部分的人,毕竟被能被雾气拦住的,想必也不是什么有执念的人。
陆怀渊不语,继续划船。小舟在水上漂得极稳,恍若在平地一般。湖面上没什么风,只有无边无际的浓雾,陆怀渊早就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自己在往哪边划,不过他们本身也不知道冬竹婆婆会藏匿于这偌大的太湖的那一个角落,因此倒也没什么关系。
今天早上和渔人的对话,已经让他心中大概有个底了。
两人又是这样在湖面上漂荡了很久,中间曾经途径几个小岛,陆怀渊没有停下,只是借着小岛作为参照,稍微调整了一下船前进的方向。不知又这样过了多久,沈怀玉盯得都有些疲倦之时,忽然听见陆怀渊“咦”了一声。
前方一片白茫茫的浓雾之中,出现了一点红光。
沈怀玉起身,回过神去看那红光,发现那好像是一盏红灯笼。这么一盏大红灯笼亮着,即使是在这浓雾之中也足够醒目。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陆怀渊冲着那红灯笼追过去,凑得足够近了,才发现那是一艘老旧的游船,处处皆透露出时光在之上留下的痕迹,而他们先前所见的那个红灯笼,却是崭新的,像是有人定时更换一样,就挂在船舱上。
除了这船看起来饱经风霜外,船上还有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
正是他们所要寻找的人。
这老太太头发已经完全白了,脸上的皮肤遍布沟壑,却把自己拾掇得干干净净的。她虽然站在船上,却站得并不安稳,一只如枯树枝般的手在身后死死抓着一处船篷,另一只手毫无生机地在身体的一侧垂下。看得出来,她腿脚不太好,孤身一人生活在此处显然过得不太舒服,不知为何如此执拗,偏偏就要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