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此同时,沈怀玉就过的比陆怀渊清静多了。他在向张星澜禀报过事情经过之后,张星澜伸手把了下他的脉,又差人下山请了郎中来。
于是沈怀玉就躺在床上休息了。
他自己对自己身体状况没什么概念,自认为身上除了些皮肉伤没什么别的毛病了,人摔在石壁上时,是陆怀渊拉着他吊在空中,按理来说他受到的冲击比陆怀渊还大些,但待他平静下来便觉得,还好,不算伤得太重。
张星澜探了他的脉,觉得不对,山下的郎中探过之后,说伤及五脏六腑,需要服药静养。
于是他就躺在了床上,按照郎中的指示,按时服用煎好的汤药。
满屋的清苦药味遮住了他屋里淡淡的香气。给他送药的弟子怕他会嫌苦不愿喝,还给他在一旁备了一碗甜粥。
沈怀玉端着药碗一饮而尽,又漱过了口,粥放着没动。
夕阳照的他整个屋子都蒙着一层红光。他望着空荡荡的屋子,想着师父什么时候能回来。
沈林确实非常不靠谱,却是难得的肯对他好的人。若不是沈林把他捡回来,他此时怕是早就变成了不知丢在哪个荒郊野岭的一把残骨。在沈怀玉印象中,沈林总是很忙,他身为一宗之主,宗中事却是不大管的,一年到头奔波在外面,少有在宗中的时候。
不过只要他在宗中,就会把沈怀玉叫来指点一番,然后偷偷摸摸在他房间藏上礼物,得意地笑着离去。在沈林想象中,沈怀玉得了礼物一定惊喜万分,他自己这么想着,就能得意很久。
沈怀玉年纪大了,沈林仍旧把他当孩子哄,按照以前那一套藏点儿毽子泥人这种玩意儿,沈怀玉收拾东西看到了,万分无奈,也只好收起来。
后来沈林终于意识到沈怀玉长大了,不太喜欢他带回来的那些鸡零狗碎的玩意儿。他苦思冥想了很久,找了一柄自己用过的旧剑送给沈怀玉。
“喜欢吗?”沈怀玉还记得当时沈林得意的表情,“等你再大一些,我带你去铸剑名家那里,锻一柄专属于你自己的剑。”
沈怀玉翻身下床,去拿那柄旧剑。此剑名为池鱼,两字端方地刻在剑柄上。他拔剑出鞘,在屋里比划着练了一套。
清云宗练的是清云剑法,一共五套——掷风、听雨、瀚海、心行、惊寒意。若是使得得当了,越往后威力越惊人。沈林最拿手的一式是心行,据说他少年时曾凭心行一剑动九州。不过越往后修习,所需的心性越高,沈怀玉刚刚学了掷风一套,尚不能很好的施展,不过是勉强有套架子罢了。
第6章 擎伞
掷风一式,是清云五式中最基础的一式,讲究的就是运剑如风。说起来简单,做到却并不容易。起式如微风拂面,承式如风泄于指,终式如狂岚卷叶。虽说只是最基础的一式,却仍旧威力不凡。张星澜最拿手的就是这一式,据说他的“掷风”是可以和沈林拼个不相上下的。
沈怀玉最向往的还是“惊寒意”,不过凭他现在的本事还不够格学习。他一脚踏开,按照平日练剑的样子,又正式走了一套。这一走不要紧,沈怀玉发现经脉中,有一种和往常不同的感觉。
清云宗功法如水般平和大气,这一缕异样的感觉就像一尾小鱼游走其中,若不是仔细感觉还不是很明显。
这“小鱼”以前从未有过,难道是千锋壁那一晚惹上的?
沈怀玉不禁皱了下眉头,收好佩剑,又躺了回去,心中却是对这怪事思绪万千。
“怀玉师叔,”门外弟子敲门,“粥和药都用过了吗?我来收碗。”
怀玉应了一声,翻身过去,心想着没什么大不了的:若这小鱼将来趋势不对,再和师父说。
少年的无忧大抵是因为有人可以依靠,便可以肆无忌惮地过着这种不知愁的日子。于是眼光短浅地自以为世道总归是对人好的,却不知道,有人在他们身后,擎着巨伞,遮住了风雪。
殊不知,这样的日子弹指间就过去了。
四年后,夏。
清云山上一如往常,荟蔚苑的荷花开得正好。沈怀玉练过剑后,进屋整理了一番仪容,换了件衣服,还没忘把他刚撂下的剑背上。十七岁的少年骨肉初成,也不必再使木剑了,于是先前被他收好的“池鱼”终于重见天日,回到了它该在的地方。
沈怀玉这些年眉目愈发出落的清秀,身高也长高了不少,这剑他拿着终于摆脱了那种“人还没有剑长”的违和感。看起来也有几分温润如玉的感觉,下山的时候总是被一茬接一茬的姑娘们偷偷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