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温煦的声音像讲一个动人的故事一样悠悠道来:“我觉得,我把枪从口袋里掏出来按动扳机的速度肯定要比探长你快多了,探长你怎么看?”
文渊瞳孔骤然一缩,手顿住了。
“我来,自然是要与你和谈的。”陈谨之薄唇微启,眼角一动,“这么说,也不对。我和探长你,并没有任何冲突过节,用和谈一词略有不妥。应当说,我是来和你谈合作的。”
“合作……?”文渊头微微侧过一边,发现这个陈谨之说的话,不是那么好懂。
听到“吃过一顿饭”,文渊便猜到了来人是谁,他坐直了身子,神色肃凛。
这就是那位神出鬼没的陈谨之三号。
他没有知会过,那么他是怎么透过外面的层层看守进来的?外面倒底什么情况?
文渊不动声色,手悄悄摸向枕下,那里有一把枪。
这人的五官,正是他近半个月天天对着照片研究的三个人之一。
“陈谨之”缓步走上前来,大大方方坐在刚才赵东来坐过的位置上。
“我们见过,”他坐下的姿势很随意,就像坐在自己家的沙发上一样,“在金陵镇上,我还请局长和探长你吃过一顿饭呢。”眼珠子微微一转,“照你们的说法,我算是你们口中的‘三号’吧。”
那人的脸映入他的瞳孔,让他呼吸稍沉。
“……你是哪一个……哪一个陈谨之?”
这个人绝不是赵东来。
而且他显然不是警察署的人。
警署以外的人要来探望文渊,必须要预先知会文渊本人。
第102章 发病
陆一鸣想了想,在上衣的内袋里找了找,找出一个皱巴巴的信封:“这是陈谨之给我的,让我转给他的未婚妻。”
文渊急急接过信。
虽然原则上不能侵犯他人隐私,但人命关天,也顾不得许多了。
拆开,表情渐渐凝住。
半晌,他说道:“你确定他给你的时候就这样?”
“是啊。当时拿了信,我就塞口袋里了。”
毕竟他又看不见。
文渊叹气:“该不会……陈姐把衣服洗过了?”
“没有,这衣服我一直穿在身上。”毕竟最近天气还有些薄寒,一件外套穿个两三天是正常的。
陆一鸣说完,察觉有些气氛不对,忙问:“这信上的字怎么了?糊了?”
“不仅糊了,而且纸还烂成一团,根本看不到上面写的东西。倒像是在水里泡过好几天的样子。只是信封材质好些,没有坏得太厉害。”文渊向他解释信的情况。
陈谨之为什么要给他一封泡坏的信?照理不是可以重写一封?
这么说起来……
陆一鸣禁不住回忆起那晚的光景。
那晚的陈谨之,是有些怪怪的。
而且,自己双目不能视物,只是单纯靠听觉来分析情况。
看来确实错过很多细节,太不对劲了。
文渊职业病又犯了,拿起床头的笔记本和笔。
“你再把那晚他对你说的话重复一遍。”
陆一鸣一走,文渊比对着昨晚那个陈谨之所言和陆一鸣的复述,皱紧了眉头。
——昨晚的三号和陆一鸣口中的一号,所说的陈家往事,有一部分是重合的。
三十年前,有个神秘人在陈家当了一只黄金翡翠匣子,叮嘱不能在当期内打开。偏偏陈谨之的父亲陈连城不信邪,背着人打开了匣子。
——这一段,二人所言别无一致。
但后面的走向,二人的诉说有了出入。
一号说,此后陈连城性情大变,并把他赶出家门。
三号啰啰嗦嗦地说了一堆,总结起来就是:陈连城在之后,有如福星临门,大振家业,事事顺遂,纳了许多小姨太太,生了一大堆儿子,心也偏起来。陈谨之觉得在家里呆得没意思,便出外读书闯荡。
到底哪个才是真的?
三号坚称自己是真正的陈家三少,陆一鸣又坚称一号是真的。
文渊头隐隐发涨。
先跳过这个,二人都提到的一只金匣子和一个神秘人,想必是关键所在。
陈家一堆证物中,并没有这只匣子。
所以,便又是一枚死证。
想到昨天晚上的情形,文渊犹有些忿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