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送归鸿_作者:闻笛子(71)

2018-12-03 闻笛子

  风长林垂着头,虚弱地靠在曲鸿的胸前,后者却不敢看他虚弱的样子,只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

  马队离开长江,往北方连绵的群山间行去。

  走出一段之后,程若兰忽然想起什么,转身问道:“对了,韩师兄,方才那位艄公也是你们的人吗?”

  韩明远诧异道:“不是啊,我们并不认识。”

  “这样么……”

  她不禁回头,往远远的江面上眺了一眼,“羽连横”已经渐渐熄灭,浓烟也被绵雨浇散,江面上空空荡荡,不见一艘船影,那人仿佛也跟着烟雾一起腾去,消失得无影无踪。

  作者有话要说:  第六章、《莫问前程》(完)

  *这一章真的好长,把人送过了江,感情也终于要开始质变啦,[划掉]迎接更多狗血[/划掉]。

  ☆、捡尽寒枝(一)

  没有永远停不住的雨,也没有永远走不完的路。

  风长林苏醒的时候,外面的天光已经朗晴。他不太清楚自己究竟睡了多久,漫长的睡眠令他的神智有些恍惚,似乎前一秒他还在无边无际的浪涛中煎熬,下一秒便挪到了舒服的床榻上,中间发生的事好像一场不属于自己的梦。

  耳畔传来悦耳的鸟鸣声,夹杂着一个熟悉的声音:“大师哥,你可千万不要有事啊……”

  女孩语气中的焦虑让他更加清醒了些,缓缓地撑开眼,看到两张欣喜若狂的面容,是他的师弟师妹。

  他撑着胳膊坐起身,筋骨酸得像是在醋里泡过似的,他发现自己真的躺在干净整齐的卧榻上。师弟师妹守在床边,见他睁开眼睛,欣喜若狂。

  程若兰差点扑进他怀里,碍着他的伤,才只扶着他的肩膀,泫然欲泣道:“呜呜呜,大师哥,你可算醒了,你再这样睡下去,我……我都要去镇上请道士来驱鬼了。”

  他怔了一下,抬手揉了揉女孩的头顶:“兰儿,我没事了,让你担心了。”转向师弟,问道:“这是哪儿?我们怎么脱险的?”

  乐诚忙凑到他身边:“师兄,我们被太行派的弟子救啦。”接着把前后经过仔细讲了一遍,包括如何摆脱摘星楼的船只,如何纵马翻山越岭,一路躲过金兵的眼线,在汉人聚集的村子里落脚。

  原来马队离江后,疾驰了三天三夜,风长林在路上昏睡不醒,竟一无所知。此处已是湖北英山地界,一处叫南河的镇子,毗邻弁山,地域偏远,环境却颇为安静。

  程若兰道:“太行派的师兄弟很友善,特地给你备了饭食,在炉火上搁着,还是热的。你睡了这么久一定饿坏了吧,我这就去取来。”

  风长林早已是饥肠辘辘,听到饭食两字,更觉腹中空空,便也不再客气,应道:“那就麻烦你了。”

  他四处环视了一圈,房间不算宽敞,的确是村落里的小屋子,但收拾得干净整洁,作为休憩场所再合适不过。只除了一件事,视野中少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不知曲鸿去了哪里?他刚想发问,却被门口一阵脚步声打断了,一个人大步流星地走进门,朗声道:“风师弟,你感觉如何了,你重伤初愈,还得好好休养才是。程师妹,不用劳烦你亲自走一遭,我把午膳给你们送来啦。”

  来人说着扬起手臂,手里果真提了只双层的饭篮,远远地便有香味飘进屋。

  此人正是韩明远,自打把风长林救到此处,便一直惦记着他的安危,时不时前来探望。

  韩明远性情开朗,言谈得体,这几日途中,已经和程若兰,乐诚两人混得熟络,厨房里的我饭食也是他一手张罗。乐诚见了他,忙起身迎道:“韩师兄,实在太感谢你啦。”

  “区区小事,不足挂齿。”他说着已经来到了房中,在床边的凳子上坐下。

  风长林虽与他素未谋面,但见他年纪轻轻,英气夺人,又听到师弟师妹对他的称呼,心中已然有数,抱拳道:“如我没有料错,兄台便是太行派黎峻黎掌门爱徒,韩明远少侠。”

  那人面露悦色,客气道:“嗳,少侠二字我可不敢当,贤弟客气了,潇湘掌门张熙庭门下首徒风长林的大名,我也仰慕许久,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啊。”

  风长林苦笑道:“可惜尽让韩兄看去我受伤丢人的模样。”

  韩明远道:“你先好好歇息,不必多虑,到了江北,万事尽可交给太行派料理,这南河镇也是我们的驻点之一,来往都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