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就是这样的鸟儿_作者:落樱沾墨(217)

  晚风从飞檐上溜走,两个小脑袋悄无声息冒了出来,灵江抱着小鸟崽子左右看了看,没看见殷成澜的踪迹,就指指睿思,小声对小鸟道:“看,你哥。”

  小鸟崽子瞅瞅他哥光洁的后脑勺,紧张的摸了摸自己的鸟头,它摸到茸茸的呆毛,小黑眼眯着,笑成了小小的月牙。

  吓死崽崽了。

  灵江:“……”

  怕自己也是秃的吗,还挺臭美的。

  天渐渐亮了起来,灵江看见睿思和公公进了殿里,他现在没有法术,帮不上忙,只好带着儿子暗中围观,等殷成澜出现。

  皇帝睡的十分安稳,睁开眼就看见守在床边的睿思,朦胧的霞光披在少年的身后,他长身玉立,好似一尊温润的神像。

  皇帝想起后半夜的平静的安眠,感觉到身体有种说不出的畅快轻松,他看着守了自己一夜的少年,冷硬的胸腔里流过一丝暖意。

  “陛下好些了吗?”睿思问。

  皇帝坐起来,舒展四肢,侧头看着他。

  沉默了一会儿,道:“朕已经好了。”

  睿思松了一口气,合掌念了句阿弥陀佛。

  皇帝道:“你、禅……”

  竟不知道如何称呼他。

  睿思道:“贫僧法号空尘。”

  空尘。皇帝张了张嘴,发现也叫不出来,只好问:“你俗家名字唤什么?”

  “睿思。”

  皇帝点头:“去歇着吧。”

  睿思退下,皇帝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殿外明亮的天光里,原先的厌恶愤怒一点点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由心底升起的淡淡自豪,和若有若无的惆怅。

  他的一举一动都被一旁躬着身的太监公公收进了眼里。

  睿思回到子蔚宫,宫前仍旧有御林军看守,然而他知道,他们的计划就快成了。

  第二夜,皇帝依旧被噩梦惊醒,睿思前去,以禅经安抚,暗中让公公替换了沉香。

  一连五日后,子蔚宫前的侍卫被撤下了。

  病好的大皇子得知此事,心觉父皇被妖僧迷惑,联合三皇子、四皇子、六皇子一同气势汹汹去了子蔚宫,想看看里头到底住的什么妖魔鬼怪。

  他们去的时候正好遇见皇帝与睿思对坐榻上,在讲经解禅。皇帝闻之原因,大怒,痛斥几位皇子知恩不报,若不是睿思出手,还不知道要疯到什么时候。

  大皇子跪在地上,看着父皇身旁的少年,眼里满是恶毒:“如若不是他入宫,儿臣和几位弟弟又怎会得此疯病。儿臣看,就是此人暗中捣鬼,害儿臣……”

  “闭嘴!”皇帝道:“瀛皖,朕之前一直觉得你宽厚仁慈,才德兼备,是诸位皇子的表率,若是你连此事都看不明白,朕如何安心将……”

  皇帝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立刻闭了起来,怒瞪着殿里的众人。

  大皇子一愣,纵然皇帝没说出来,他却已经听出了意思,连忙跪了下去,收起刚刚的盛气凌人,懊悔道:“父皇莫要气坏了身子,儿臣,儿臣只是受人蛊惑,才、才犯了错,并非针对他。”

  皇帝知道都是借口,但不打算揭穿,心烦的看他一眼:“还不快走,丢人现眼。”

  大皇子压抑着心里的喜悦,灰溜溜带人走了。

  皇帝转过了头,看见睿思平静的面孔,忽然想起山月那封信,心里一紧,警惕的看着他。

  后者好似浑然不觉,唇角嗪着笑容,目送大皇子离开子蔚宫,这才和皇帝对上视线。

  皇帝试探道:“瀛皖的定性要是有你的一半,朕也能高枕无忧了。”

  睿思笑了笑:“大皇子之所以有此举动,其责在陛下身上。”

  皇帝皱眉,问:“何出此言?”

  睿思答:“陛下,天下之本乃出太子,系百官之心,欲立则以安其心。”

  皇帝眉头狠狠一拧,一手按住桌角,道:“你劝朕立太子?”

  睿思点头:“大皇子宅心仁厚,得陛下心侧之,即是,不妨早日定下,不仅安定百官,亦能定皇子之心。”

  皇帝紧皱的眉宇笼上淡淡疑惑,他高深莫测看着睿思,颇有深意问:“睿思所言可出自真心?”

  睿思笑着颔首:“陛下,虚名对贫僧而言并无他用,只要河山安定,贫僧就心满意足了。”

  皇帝愣住了,他一直忌惮这个人的不正是这番原因,若是这个孩子根本没觊觎过太子之位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