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华秋实_作者:紫英小(3)

2018-11-15 紫英小

  收徒之后,顾仙师还将小弟子安排在自己清凉殿的偏殿居住,宋平轩和叶倾羽虽然住在青冥山主峰,离清凉殿最近,但仍住的是弟子房。其他住在各峰之上的弟子们更是望尘莫及,估计想都没想过居然偏殿还能住弟子。然而不但住了,师尊还用了三年时间,日日以灵力输送,辅助青冥山的各种仙草仙果制成的仙药,治好了小徒弟的痴病。着是这顾仙师实打实的宠爱,才有了今日的朗朗少年。然而这少年却不知为报师恩拼命修炼,成日里上房揭瓦,下水摸鱼,着实混的很。门派长老们各个见他就摇头,恨不能捶胸顿足,感慨顾掌门天纵英才却没有收徒弟的眼光。但师尊却一直对这位小徒弟宠爱有加,传道授业解惑,孜孜不倦也。

  “师尊,你看我今天抓住什么了!彩色的鲤鱼呢!”忘秋得意的把手里的坛子放在师尊的书案上,一看就是刚摸鱼回来,一头水啪嗒啪嗒滴到师尊的书案上,差点弄湿案上的卷轴。

  顾风岩缓缓抬头,目光柔和的看了一眼面前笑得灿烂的少年,放下手里的书卷说道:“是不错,这种五彩锦鲤只有后山的虚云潭里才有,秋儿你又顽劣,今天的课业做完了没有?”

  忘秋一看师尊就不是真生气,说道:“已经做完了。师尊,我把它养在院子里的水池里好不好,养肥了炖了给师尊补身体。”

  “又胡闹!”说罢拿起手中书卷,不再理他。忘秋却自顾自的抱着锦鲤坛子往院子里飞奔而去。

  忘秋把锦鲤安置好后无事可做,趴在水池边盯着那游的正欢快的锦鲤发起了呆。想起自己一直带着的东西也是这般五颜六色,忙又掏出了脖子上的锦囊。这锦囊从忘秋恢复神志记事起就一直带在身上,师尊说是他俗世的亲人留给他的念想。忘秋打开锦囊,里面是一颗五彩斑斓的指甲盖大小的圆形颗粒,说不清是石头还是木头还是别的什么材质。

  看着这石子(姑且当它是石头材质吧),忘秋又想起了师尊。忘秋总是对师尊百般缠问自己的身世,谁让自己以前是痴呆什么都不记得呢。师尊许是经不住他死缠烂打,告诉过他。六年前,也就是忘秋九岁那年,师尊游历四方降妖除魔,途经一个名叫聂家村的小村庄。由于凡世间战乱不断,民不聊生,聂家村也是一片破败。师尊遇到他时正天降大雪,幼小的忘秋正蜷缩在一堆稻草里,衣衫破烂几乎不能蔽体,更别说保暖了。天这么冷也没能冻死忘秋,但也只剩了一口气。师尊将他抱到旁边的茅草屋里,给他渡了灵气他才醒转过来。茅草屋内破乱不堪,床上躺着一个老妇,不知道死了多久,尸体已经发臭了。师尊看忘秋虽然醒过来了,但目光仍不清明,痴痴呆呆的看着老妇的尸体不知道咕努咕努说着什么,才知道救了一个痴儿。

  忘秋问过师尊,为什么给自己起名叫忘秋,他记得当时师尊说,他虽不会说话,但嘴里却一直吐着一个“秋”字,也不知只是听起来像“秋”字。忘秋记得师尊提起这个时脸色一会儿伤感一会儿愤恨,他从来没在师尊脸上看到像是散发着恨意的表情,许是可怜他幼年时吃了这么多苦,恨这世道不好,百姓疾苦。师尊说“秋”即是执念,便忘却他随风而去吧,从此便是道门中人,需忘却前尘烦忧,便给自己起名忘秋。那时忘秋便暗自发誓,师尊是他的救命恩人,更是再造恩师,是他在这世上最亲的人,以后一定要好好孝敬师尊。

  师尊救他时忘秋脖子上就贴身挂着这个小巧精致的锦囊,师尊说许是那个死去的聂家老妇给他缝的,那老妇一定是养大他的亲人,所以让忘秋将锦囊一直带在身上,许是亲人留给他的唯一的东西了,所以忘秋一直随身携带,视若珍宝。

  忘秋问过师尊这石子是什么东西,他记得师尊当时表情复杂了一阵子,最后缓缓吐出个“为师也不知晓”。忘秋心想师尊脸色这么难看估计是读了万卷书,行了万里路,却被自己不学无术的小徒弟给问住了,故而脸色不佳,所以也没有再追问。

  正想着师尊的脸色心里发笑,水池里猛地一下溅起水来,半干的头发又湿透了。

  “臭泥鳅!大白天的不去练剑,在这冲着水池傻笑什么?我看你又找打!”说话的是一位穿红色道服的明艳少女,飒爽英姿,正是师姐叶倾羽,一边说着一边作势再往水里扔石子。

  琼华派道服虽有固定款式,衣领袖口都绣有六角菱花的琼华派标制,但颜色并不统一,主要根据弟子修习法术而定,不同颜色的道服材质不同,可有助于提升相应体系的灵力。叶倾羽主要修习火系法术,所以爱穿红色道服。虽说有助于提升法力,但红色的确最配她。像师尊和大师兄,就整日里一身白道服,虽然这两位大神级的都是什么法术都会,穿什么颜色无所谓,但师尊穿白色舞起剑来就是一派仙风道骨,仙气飘飘。忘秋觉得大师兄就是跟师尊学的,师尊修剑术、修五行,大师兄也修一样的,师尊整日在清凉殿里读书写字,大师兄也天天闷着头读读写写,师尊爱穿白色,大师兄也从来不穿别的颜色。真真是恨不能长的也跟师尊一样了,想到这里忘秋又暗自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