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夫孩子热炕头_作者:初吻江湖(222)

  于是,石宏大和小于举人之间,左边隔了个刘文喜,右边是巴图。

  而另一桌,则是阿雅和巴多,以及黄家母子,正好两对母子捉对厮杀,旁边还有小黄姑娘给大家时不时的添茶倒水。

  这一玩儿就玩到了晚上快八点,才因为久坐不好,大家起身活动活动。伸伸懒腰,吃点点心垫垫肚子。

  外头以及有人家亮起了灯,就是用纸糊的灯笼挂在外头,于家也有灯笼,只是素色的,去年是白色的,今年能上点颜色了,就改成了淡黄色、淡绿色的那种,并没有粉红色或者是大红色的喜庆颜色。

  第173章 新春快乐

  活动了一番,就不再玩了,收拾了东西,黄家一家子去了厨房,有些菜是需要费时间的,所以要早点弄好,等到时间了,直接下锅。

  这边几个孩子都困了,但是不能睡,不然到半夜外头放鞭炮,再给吓醒喽,可就不美了。

  小孩子容易受惊,再把魂儿给吓没了,大过年的都不知道去哪儿找。

  因为到处都是鞭炮声,魂儿都不知道被惊到哪儿去了,所以过年的时候,首要任务是看好小孩子们。

  不过于良吉有办法,他让巴穆这个半大的孩子,带着一群小孩子出去看灯,北方这个时候已经流行冰灯了,家里今年也弄了几个,是刘文喜找人弄的,实际上就是弄个冰壳儿,里头放一根蜡烛,看着好看而已。

  孩子们在外头玩了一会儿,因为太冷了,就进来了,这么一闹,一个个又精神了。

  叽叽喳喳一个劲儿的说话,等到了十点的时候,就集体换了新衣服,就是颜色都是很素的那种,要么是臧红,要么就是深蓝,没有多么轻佻喜庆的颜色。

  于宝宝已经开蒙启智了,虽然懵懂,但是心里隐约也明白了点什么。

  等到了快十一点的时候,就开始烧纸送灯了,这次送灯的还是石宏大,而黄大厨他们,虽然是有活契卖身十年做工的,却没有什么需要祭奠的。

  巴图是外族人,他们不兴这个。

  宋氏母女俩因为是女眷,根本没有祭祀的资格,当年从家里离开的时候,就等于是被人扫地出门了,也不需要祭奠。

  黄家是有两个牌位的,也在自家祭奠了一番,送灯的时候,他家是跟在石宏大身后送的,他家儿子小黄送的灯,黄大厨提前给牌位烧了纸。

  那牌位于良吉见过,据说是黄大厨的师父和师娘,而他师娘也是黄厨娘的师父,那对夫妻没有儿女,收养了黄大厨和黄厨娘,当儿子女儿一样教养长大。

  刘家没有祖宗板儿,但是有刘文喜父母的牌位。

  刘家是刘文喜送的等,刘宋氏烧的纸,也是跟着石宏大一起行动的,于家一出门,三处送灯。

  这送完了灯,就开始烧火煮饺子了,大锅煮饺子,那边中锅和小锅就开始做菜。

  等忙活完上好了一桌子除夕饭,已经是快十二点了,大人小孩都很精神,虽然他们不习惯熬夜,但是白天本来就起得晚,再加上这一天可劲儿的玩耍,都兴奋的不得了,倒是没有困顿。

  吃饭的时候,是恰好过了十二点,凌晨十分钟,外头已经响起了鞭炮声,还有人家放烟花。

  带孩子们看了看烟花,就回来吃饭了,反正自家是不能放的。

  祝酒词少不了,小于举人举起酒杯:“新年新气象!”

  石宏大举起酒杯:“明天会更好!”

  俩人说话还挺有默契,两句话连在一起读的话,还十分押韵!

  “明年咱们家日进斗金!”刘文喜十分想给小老爷攒家底,属貔貅的,就想着吃别想着拉!

  “大家都平安。”这是宋婶子的原话,如今她们娘俩儿在这边,可不是平平安安么。

  没有觊觎女儿眉毛的纨绔子弟,没有排挤娘俩的媳妇子,更没有婆子嬷嬷对娘俩儿指手画脚,主家和善,她们只要做做绣活就够了,其实大多数时候,针线活大家都是一起做,只不过她们俩主要负责给家里人绣点东西而已。

  实际上大家更习惯啥也不锈,包括当家作主的小老爷。

  没了那些讲究的东西,日子过的充实而又悠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用点灯熬油的做活儿,这日子过的特别舒坦。

  所以她们的愿望,就是一家子都平安,平安比什么都重要。

  “明年大家都能笑口常开,胃口常在!”黄大厨关心的是让家里人都吃饱,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