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夫孩子热炕头_作者:初吻江湖(377)

  等他们到了,小二也笑呵呵地给送了两个茶壶过来,于良吉一看就说了:“晚上了,不喝茶水,怕走了觉,给上两壶大麦茶。”

  店小二一愣,立刻就道:“您稍等。”

  说完赶紧下去换了两个茶壶,原来泡的两壶茶水有的是人要,但是大麦芽还是头一次有人点,平时都是东家过来喝点这个的,没想到有人跟东家一个品味啊!

  很快,就换了两壶大麦芽上来,虽然喝着有点怪,但是孩子们都没说什么,有水解渴就行,管他是绿茶还是大麦芽呢,农家孩子不讲究这个。

  晚饭吃的过水面条,这在干燥的春季,的确很合适,而且还是酸菜肉末的卤子,菜也是不油不腻的那种。

  晚上了,于良吉可不敢大鱼大肉的让孩子们吃,生怕他们窝食儿。

  吃完饭之后,于良吉打发孩子们:“回去将自己的东西都收拾一下,明天开始,就要看书的看书,练武的练武,反正地方够大,怎么折腾都行。”

  这也是他订了这么多房间的原因,房间少孩子们折腾不开,这里又没个单独的小院儿。

  想到这里,于良吉有了个想法。

  “是,山长,晚安。”吃晚饭已经六七点钟了,收拾一下东西,看会儿书,就该洗洗睡了。

  “嗯,晚安啊!”将孩子们送到了门口,看着他们进了房间。

  石宏大立刻吩咐巴家父子:“晚上警醒点,上半夜巴多,下半夜巴图,我也会时不时地出去看一眼。”

  “明白!”巴家父子俩一副誓死完成任务的架势。

  “干什么呢!”于良吉没好气地挥了挥小爪子:“都该睡觉睡觉去,这里是客栈,不是前线!”

  “那可不一定,万一有人觉得他们的孩子才学不好,考不过咱们的,三更半夜使点啥坏点子呢?孩子们中了招,想挽回可不容易!”石宏大看得很透彻,就今天那个张云逸,就不是个心胸开阔的人,而那个北安镇过来的混血,也不是善茬。

  而且他们这儿考武举的人多,武人脾气可都不怎么好。

  “不会吧?”于良吉皱眉,这社会风气挺好的啊!

  他来了这么久,起码知道一点,圣太祖取缔了青楼楚馆和南风小倌馆,什么暗娼相公堂子的,一改打为犯罪场所,当年可是硬顶着巨大的压力执行了这一伟大政策,以至于现在大家听戏,对里头所谓的名妓都很好奇,这人得长什么样,能让那么多男人为她着迷啊!

  “放心,有我在呢!”石宏大不予于良吉知道这些破烂事,就哄他进去看于宝宝:“给孩子洗个澡,今天出去一下午,谁知道外头多少灰落到了孩子头上啊!”

  听石宏大这么一说,于良吉赶紧进去看于宝宝,孩子今年还要种豆呢!

  没错!

  本朝规定,孩子六至八岁的时候,需要到朝立药房规定的场所,痘房,种牛痘!

  嗯,穿越前辈带给大家的福利啊!

  于宝宝已经八岁了,六岁的时候,老村长没提,因为那个时候于宝宝看着很瘦小,而且在守孝期间,就没提,等到了八岁,老村长就不能再装聋作哑了,来的时候,老村长没提,回去估计就该找他了。

  晚上睡觉的时候,很安静,不愧是上房,这住宿条件就是好,安静,舒适,于良吉抱着小侄子,美美的睡了一觉。

  第二天早上吃了早饭,就把八个孩子叫到了跟前,上午看书学文,于良吉对四书的了解,来自原主的记忆,然后加上他自己的一些见解,倒也能给孩子们说一说。

  这些孩子的字体也不知道是怎么练的,反正各个写的都很好,于宝宝更是不打扰于良吉,自己乖乖在炕桌上写字,看书,间或着停笔看看外头,这是于良吉要求的,让他们看书或写字与会儿,就要看看外头,以防止他们近视眼。

  虽然穿越前辈有远见的弄出了老花镜,还弄出了放大镜,可他没弄出验光,配不了近视镜啊!

  中午吃了午饭后消食,睡觉,下午起来在屋子里打打拳,踢踢腿,当然,动静不能太大,还有二楼呢!

  买回来的东西,巴图骑马送了一趟回去,傍晚时分再回来。

  反正一天的路程,骑马绝对够用。

  日子就这么过了两天,第三天,于良吉拉着一伙儿人压马路,这次去的是坊市之中的书肆。

  一般的书肆买卖的都是笔墨纸砚,大一点的兼售琴棋书画,还有一些售卖历届科举考题,里头摘录的都是前十名的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