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等领导们真的来了的时候,他们导师带他们正在实验大棚里给实验植物施肥呢!
施的肥料还是那种农家肥。那味道叫一个大啊!
来检查的几个领导们看着刚从大棚里跑出来的师生,简直都无语了。
导师还跟人家推荐他们的实验大棚,说的话更让人惊吓得不得了:“给你们也尝尝用农家肥浇出来的菜都是啥味道!”结果搞的几个检查的领导连午饭都没感觉他们那儿吃。
反倒是教育总局的局长听了此事,亲自来了一趟,还真进实验大棚吃了不少瓜果红番茄,临走的时候还拎了不少,回头他们学校的检查就通过了,甚至给评了一个优。
那些做足了准备的学院,最好的一个才是良。剩下的都是平。据说有两个学院,专门漂亮的女学生穿着超短裙在大门口列队迎接检查,直接被评了个差。
当年全校师生的奖金都没了!
于良吉一开始不明白,后来懂了,该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装什么装啊!
大家粘上毛,都是千年的狐狸,跟检查到玩什么画皮啊!
还是老校长棋高一着,人家什么都不干,就这么接待上头要是真想检查,你就是弄得万无一失,人也会挑毛拣刺。不想找你的话,你就是不给送礼找关系,人家也不会无聊 到非要跟你过不去。
且学院这种地方,做研究的多,真弄得乌烟瘴气的,学生就头一个不乐意。
石宏大经他这么个处置方式,也不知道要怎么迎接检查,算了,竟然小于举人都这么说了,那就怎么着吧!
于是两人都没跟人提过这件事,而且刘文喜他们又不是多嘴多舌的,且以为小老爷早有对策,也就没跟谁说过这事。
过完五月节,就开始犁地下籽儿了,于家依然是雇佣人手种地,这次于良吉选择种植高粱。
他跟石宏大已经结契,俩人的所有土地合在一起,本就是紧挨着的,这回更是连成一片了。
“怎么选择高粱?”石宏大只是不解。今年种的玉米,前两天才卖出去,因为太多了,家里吃不了。
收藏的话又没那么多地方只能卖出去一大部分,留一小部分当口粮吃。
于良吉立刻就想张嘴告诉他:“高粱禾本科,高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杆较粗壮,直立,基部节上具支撑根,叶鞘无毛,或稍有白粉,叶舌硬膜质,先端圆,边缘有纤毛。”
可是他只是跟石宏大说:“高粱好啊,性喜温暖,抗旱,耐涝。”
第251章 来就来吧
去年已经种植了玉米,今年这茬就不能再种玉米,这不是现代,可有各种农药驱虫除草,也可以不必担心,重复种植产生病虫害。
这个时空,他还是悠着点儿吧!
“行。”石宏大没意见,小于举人想种什么就种吧。
于良吉开始折腾他的高粱籽儿。
高粱属于4c农作物,按性状及用途可分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掃用高粱等类。
在中原大地种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汉时期,目前以东北各地为最多。
食用高粱谷粒供食用,酿酒。
糖用高粱的秆可以,制糖浆或生食。
掃用高粱的穗可制掃笤或炊埽。
而且高粱的嫩叶阴干青贮,或晒干后可做饲料,颖果能入药,燥湿祛痰,宁心安神。
属于十分经济的农作物。
就连高粱根儿也能抠出来风干后,用于生火做饭或者烧炕取暖。
于良吉挑选出来的高粱籽儿都用他自己配制的药水泡了泡,头一天用尿清液兑白开水,催芽,然后才开始捞出来沥干,直接种下去。
高粱的种植可分为春作与秋作两种。
春作物播种,七月在农历三月底至四月中旬,中间不宜过早,因早期播种,气温低,生长缓慢,遇到寒流易枯死,秋作则选在农历五月下旬至五月下旬之间播种,时间不宜 太迟,以免生育中后期与低温影响生育,而延迟成熟期。
而东北这边因为气候的关系只能种植一茬。而且四月份天气还不暖,根本不能播种而已,过了五月节,天气回暖飞快种植刻不容缓。
二十个人,用了五天时间种完了大田,又用了半天时间给边边角角的地方种上了些豆角,豆角可以攀爬高梁上。田间地头地方也不能浪费。
于良吉坚持去了地头,并截取了田间的一些土壤回来,莲花观已经来了消息,东西五月十一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