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夫孩子热炕头_作者:初吻江湖(600)

  于良吉蹲在那里,看着这几个小东西,笑眯了眼睛。

  于侯爷那块盐碱地真的长了东西,很多人都不信,于是七月大太阳下,很多人都去看,还真长了东西!

  “了不得啊,了不得!”车爷爷看的直稀罕:“怪不得朝廷封了人家当侯爷呢,还是庆丰侯,要是盐碱地都能长庄稼,这可真是要庆丰了!”

  连老村长都摸着那几个不知道是啥的东西,稀奇的不得了,还真长了东西啊!

  再下了两场雨之后,那里生长出了一层青翠的苗子,长大了才发现,都是些杂草,一个有用的能吃的都没有。

  不过这样也好,起码这些东西适应能力好,哪怕是头一年,这盐碱地不种东西,也能用它们试一下水。

  于侯爷做实验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也没瞒着的必要,石宏大也给上头报了,这次又给报了喜讯。

  连来家里铲二遍地的雇工都知道了!

  随着大家口口相传,都知道庆丰侯有的是招儿,连盐碱地都能折腾的长草,还能有啥难得住他的呢?

  不多久,上头就下了指示,请侯爷放开手实验,不必拘束,需要什么,当地没有,可以直接找上级要就可以。

  可见上头对于良吉研究的重视。

  不过于良吉没管那么多,他开始折腾自己家已经成熟了的家杏,以往没有杏子的时候,就收购别人家的,现在有了杏子,他就折腾自己家的了。

  除了甘草杏,他还弄了不少杏干,还有一些杏子,让他做成了花果茶需要的材料。

  这段时间也正好是十八里铺制作甘草杏的时候,家家都飘着香味儿。

  七月的骄阳很热情,晒的庄稼都发蔫儿了,一场大雨过后,又精神了起来,土豆这东西皮实的很,哪怕不怎么打理,也能生长的不错。

  七月太热了,学堂放了暑假,不过那八个最先考中的秀才却没能放假,他们被留在学堂,由两位老先生和两位年轻的先生,开小灶加餐。

  而于良吉也时不时的过去,并且决定等过了七月半,就将人直接带去府城,先熟悉一下环境。

  连八月节,他都不让人在家里过了。

  外头的天气太热了,于良吉啃着香瓜,看着报纸,上头公布了波尔多溶液的配方以及各种注意事项。

  这可真是刊行天下了。

  其中有一个专栏,是专门刊登农事的,此时,那里全都被波尔多溶液给占据了。

  据说,今年西边葡萄受了虫害,多亏了有这个配方,保住了葡萄园。

  更有朝廷的嘉奖等等,以前是朝廷的抵报上才有消息,现在已经刊登在报纸上了,就有很多人都知道了,包括一些属国。

  第332章 说好了啊

  七月末,十八里铺开始收春蒜,春蒜个头不大,但是蒜头虽小却很有味道,十八里铺的春蒜是种在菜棚子范围内的,那里常年施肥,蒜的个头还挺大,比一般的春蒜大,但是比秋蒜小一点。

  “这些大蒜你要怎么办?”石宏大看着满院子的大蒜问于良吉。

  “晒干,保存好,留着吃啊!”于良吉看着新鲜拔出来的大蒜。

  这些大蒜有的晒干,有的腌了糖蒜,黄大厨做了蒸茄子,然后将新蒜扒出蒜瓣,拍碎了,配上作料,铺在蒸茄子上。

  还煮了白切肉,让大家蘸着新蒜泥和酱油,吃个新鲜。

  蒜泥茄子,蒜泥白肉,蒜泥豆角,蒜泥木耳……。

  反正那几天,大家都吃的各种蒜,甚至还挑了比较嫩的蒜苗,炒了肉丝,味道还不错。

  十八里铺的蒜丰收了,于良吉挑了些蒜留作种,剩下的都让大家要么留着自己吃,要么就直接卖了。

  这个时候,这蒜说缺也不缺,不缺也缺,价格还可以,小赚了一笔。

  刚到八月,于良吉就带着八个小秀才和于宝宝去了府城。

  第一,是让学生们习惯一下那里的环境。

  第二,是看看林、洪两位先生。

  第三,是趁着天气还好的时候,带着宝宝出去看看,孩子渐渐大了,很是需要开阔眼界。

  在府城里,齐五一家子对于良吉更热情了,以前还只是雇主,现在,人家已经是侯爷了!

  而他们这边,已经是侯府的私宅。

  整条街上都是商户,只有这里,是当官的人家,一家子出门腰板儿都直了很多。

  而林、洪两位先生和家人在这里住的也不错,俩人已经上了一年的学,正想着,明年是不是去京城看看,哪怕不能科举,熟悉一下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