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这一家人都眼冒精光!
一入奴籍可就万事皆休了,除非主家开恩放籍,可是哪儿那么好?
奴籍转良籍,可是需要人作保的,起码要一个有功名的人,两个乡老。
有功名的人谁肯给奴籍的奴才下人作保?那叫自降身价。
乡老多数都是老人了,更固执。
且这样是要担责任的,古代虽然不如现代发达,但确是人治社会。
与现代的法治社会不同,他们讲究的更多的是人情,名声。
“谢谢老爷,谢谢老爷!”两个老爷子激动的不能自己。
“我本来就是这么打算的,不过还有个事儿,如果有合适的孩子,希望您二老能教一教他们医术,虽然家传是不外授,但是一些普通的医学知识也可以教给他们啊!”吴有为道:“只需要普通的医疗知识,家传的别说我了,就是官员都不能逼人交出来不是?"
“您是想.... 培养医者?”李老爷子摸了摸胡子:“也不是不行,不过要看悟性。”
“只要您二位能教就行,学成什么样,全看他们自己。”吴有为笑着道:“我就是想给他们一个学手艺的机会。”
吴有为知道在古代,大家都特别看重手艺,尤其是家传手艺,那真是“传儿不传女”,真要是不传之秘,那也就算了,他没有抢夺别人知识的嗜好,但像一些普通的能在医书药书上看到的内容,并不是绝密,完全可以教给别人嘛。
“教,教!”张老爷子却道:“只是,老夫这里最好是女子学。
吴有为这才想起来,这位擅长妇儿。
“可以,到时候如果不方便,可以请您闺女教,一样!”吴有为道:“培养一些医女也很有必要。”
这年头,男女大防太严重,如果真是生孩子的时候,男大夫甭想进去给产妇看那啥地方。
上到皇后,下到民妇,哪怕是个下人家的粗使仆妇呢,也不行!
别说古代了,就是现代,妇科里也是男大夫少,女大夫居多。
而且一般女性也更愿意看妇科的时候,大夫是个女......
说好了这件事情,吴有为进屋换了一身家居服,然后在书房那里画了一个学院出来。
他刚才想到了,村子里没学校。
那怎么可以呢?
从小就听那些大人说:穷啥不能穷教育。
所以他现在有钱的情况下,也不能穷教育,不求他们能读出个进士及第,高官厚禄,只要孩子们不当睁眼瞎。
起码三百千需要学会,会算术,会算账。
你看现在的吴家村,就吴大一个人会算账,得到了全村人的敬重,要不是吴大不善言谈,吴二这个村长能不能当的上还是个未知数呢。
学院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就是启蒙院,分为大中小三班,小班就教三字经,中班教百家姓,大班教千字文。
其次是千工院,可以教导医学、木工、瓦工等可以糊口的活计。
然后是青云院,这个就是正规的科举了,教导四书五经,天文地理,八股破题等等,目的就是科举,还要教导一些官场厚黑学之类的东西。
只是,他越画越来劲,最后才想起来,吴家村才几个人?孩子才几个?他就算现在能搞得起这么大的学院,哪儿来的学生呢?
学生还在其次,教师呢?
桌椅板凳,文房.......
吴有为蔫儿了。
恰好,这个时候也到吃晚饭的时候了。
张老大夫叫张桂友,他闺女教张灵芝,一般人都管她叫芝娘子,芝娘子知道自家可以脱籍成为良民,一激动,下厨给吴有为做了一顿药膳。
人参炖鸡,当归炖羊肉,迷迭香烤牛肉,红烧山药,就连汤都是老鸭汤。
这里头最贵的就是牛肉了,这东西在外面偏僻一点的地方,那真是不常有,吃这个东西还得碰机会。
不过京中有专门从关外贩卖牛马的商队,牛肉在这里倒是不缺,因为关外的牛都是放牧长大的,并非耕牛,可以说是肉牛。
主食是红枣馒头,吴有为一坐在桌子前,就闻到了淡淡的药香。
中药一般都是有一股特别的药味儿,很多人都不习惯,但是在古代,这可是救命的东西。
吴有为闻着早就习惯了,而且这药味儿并不难闻,甚至还带着点香气,他的口水都流出来了。
吴有为的桌子上就俩人,他跟小小,小小早就动手拿馒头给吴有为了:“老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