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深处有为家_作者:初吻江湖(219)

  大明宝钞在后世也是赫赫有名的,因为它是历朝历代以来第一个广泛发行的... 纸币!

  广泛到后来,都泛滥成灾了。

  大明宝钞最早乃是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 年)始造。

  当时制造宝钞的原因,是因为大明缺铜,缺的厉害。

  于是明洪武七年颁布“钞法”,设宝钞提举司,其下再设抄纸、印钞二局和宝钞、行用二库,并于次年以中书省南京名义发行。

  洪武二十二年(1389 年)朝廷又发行小钞五种,即拾文、贰拾文、参拾文、肆拾文、伍拾文,票面幅面较小。

  永乐以后印行宝钞仍用洪武年号,且禁止民间用黄金、白银买卖交易。

  洪武二十二年前后,纸币时贬时升,江西、福建一带二贯纸钞只能换铜钱五百文。

  永乐二年(1404 年),米一石一度值钞一百贯;

  永乐五年米一石值钞三十贯;

  宣德初年,米价已达到宝钞伍拾贯;

  宣德七年(1432 年),宝钞一贯只值铜钱 5 文;

  正统九年,米价涨到宝钞一百贯,明钞已不能通行,据说当时的情况都已经达到了“积之市肆,过者不顾”的地步;

  一直到正德年间,宝钞实际已经废止。

  因为当时纸质较差,大明宝钞难以耐久,且明代纸币只发不收,既不分界,也不回收旧钞,致使市场上流通的纸币越来越多,宝钞泛滥成灾,发行当年就通货膨胀,贬值极快,人民纷纷弃之。

  此后,明朝不再发行纸币。

  虽然现在是成化元年,可也不能拿如同废纸一样的大明宝钞来糊弄他吧?

  “老爷,这....?”林管家看着老爷盯着那一摞大明宝钞,后背都发凉了。

  “留着.... 环,留着这个。”吴有为幸灾乐祸的道:“等吴府有喜事的时候,当礼金送过去!"

  “好咧!”林素管家顿时笑成了一朵花。

  给那边正好,正好!

  敢不承认这不是钱,就判他个不敬太祖的大罪!

  再有就是鱼跃龙门青玉佩一对;檀香瑶琴一把;上用檀香、丁香、沉香、苏合香、安息香、迷迭香、白脑香、零陵香各一盒。

  银制中等香炉一对,铜制小香炉一个。

  景泰蓝花瓶两对;景德镇官窑瓷瓶十个;上用玉版宣纸十刀;上用澄心堂纸十刀;上用薛涛纸十刀;上用竹纸二十刀。

  然后是上用绘画染料一套

  那是一个箱子,打开一看,里头全都... 小瓷瓶,每个上头都贴了黄签,上面有个点。

  那个点儿就是里头染料的颜色,下头的字写的就是染料的名字。

  其次还有上用火腿五个,腊肠一百根,腊肉二十条。

  都是可以长时间存放的腊货,还都是肉类。

  给的十分全面,吃穿用都照顾到了。

  尤其是吃的方面,颇有点自家朋友相交的意思,说实话,吴有为都有点暖心了。

  别看宪宗后世评论怎么样,起码现在吴有为被感动到了。

  这些礼物都是,上用的东西,内监再怎么贪污,也绝对不敢砸了“内造”的牌子。

  所以这些东西的确很不错。

  吴有为最喜欢的还是金银和铜钱,这可是真金白银啊!

  以前花软妹币的时候没感觉,因为那是纸张嘛,现在有感觉了,这金子银子花出去,真是各种舍不得。

  不过眼不见为净,他不看不就完了么。

  而且这金银他不打算放进空间里了,因为这都让管家看见了,如果凭空消失,管家一定会到处找的...., 他敢肯定,林素管家真的能干出来这种事情。

  所以他将金银给了小小保管,铜钱给了林管家。

  如今吴家村结账都是用银子,但是明朝这个时候,百姓间流行的还是铜钱居多,虽然银子也有,只是银子大小不一样,所以在买卖交易的时候,是需要铰银子的,铜钱就不同了,方便快捷,直接数好给钱就行了,不用过称铰。

  现在已经稍微有些银贱铜贵的意思了。

  腊味都拿去了厨房,当天晚上吴有为就喝到了火腿青菜汤,吃到了腊肉炖豆角,以及腊肠炒角瓜。

  不过吴有为也不是自己吃,剩下的四个火腿,他亲自送去了两位座师的家中各一个,然后不甘不愿的送了吴府一个。

  去的时候只是说有同窗送给了他,没敢说是锦衣卫送的,就这,还差点得了吴瑛的白眼儿。

  吴俊没在家,不知道在哪儿钻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