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深处有为家_作者:初吻江湖(804)

  总督以上中央一级官员出行,敲十三棒锣,意为“大小文武百官军民齐闪开”。

  而打头的人除了敲锣,还猛地对着吴有为喊了一嗓子:“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这个意思是需要辩证处理和把握的要求,不能走极端。

  其实是出巡的时候,知府仪仗的必备口号。

  吴有为板着脸,知道这是给他下马威呢,都到门口了,还敲什么锣、喊什么口号呀?

  而且他也不是一个人来的。

  知府下面的官员全都跟着来了(详情观看 346 相关说明)。

  从同知到驿丞,十几个人都到齐了。

  一个都没少啊

  这架势谁看不出来是找茬儿的呀?

  偏偏吴有为出来带的只是几个衙役,其他的人都在忙呢。

  上海县百废待兴,想要发展起来何其困难?每日里众人忙忙碌碌,光是档案室那里就累积了好几柜子的各种新建档案。

  墨锭都用了一大车子了。

  幸好他早年写了小学全套的教育课本,这会儿已经开了一家书肆,带刻印作坊的那种,已经用活字印刷术开始印刷课本了。

  众人都在忙,再加,上吴有为还真是看不上这个松江府尹,所以就没摆出迎接的架势,自己带着几个人,站在牌坊下,看着... 点都不隆重!

  队伍停下之后,松江府尹出了轿子,一眼就看到了吴有.... 以及他身后的小猫两三只。

  “上海县令吴佣,见过府尊。”吴有为一拱手,算是行礼了。

  “大胆!”师爷也下了轿子,见此情景立刻就冷喝一声:“为何不跪拜迎接大人?”

  吴有为却脸色一正道:“跪拜迎接?大人?按照大明律,唯有真龙天子才能接受百官跪拜相迎,你等何人?竟然要本官跪拜相迎?”

  师爷顿时懵圈了!

  的确,大明没有明确规定下级见了上级要跪拜相迎,但是大明却有明文规定,只有皇帝才能接受百官跪迎。

  在洪武年间,更有规定,但凡三品(包括从三品),不论文臣武将,皆可称其为“大人”,但是以下品级,不可称为“大人”。

  县令百姓称为“老父母”或者是“大令”。

  除了南北两京的顺天府和应天府的长官称府尹,明清两代除首都、陪都所在地府长官仍称尹外,一般都称知府。

  没办法,谁叫人家是京官呢。

  等到了明朝中期,基本上都是“大人”了。

  但是没有明文要求要跪地迎接的,这是大大的折辱人的态度。

  “闭嘴!”松江府尹冷喝一声:“这位是本官的师爷。”

  吴有为又道:“既然是师爷,本县问你,可有功名?可曾见到本县行礼?”

  既然要拿身份压人,那咱们就好好的论一论。

  “都是自家人,何必太计较呢!”华亭县令这个时候站出来当好人了:“有为贤弟,你这手段了得啊?上海县在你手里真是让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呀!”

  “这位大人请了。”吴有为根本不认识这位华亭县令,但是看他穿着打扮,跟自己差不多,便率先行了一礼:“本县这里多亏了百姓支持。“

  丝毫不说自己怎么着,就推给百姓们,百姓们,才是坚固的基础啊。

  “知道你这里不错,本府特意带了同僚来一观。“师爷早已经退居幕后了,跟在松江府尹身后的是各位大人们。

  他们对,上海县的变化也十分侧目,这得多少钱呐!

  有那眼明心亮的,更是暗自想着,不止是有钱才行,还得有权,有势!

  不然那红衣大炮远远望去,可比他们松江府城墙上的还要好上一份,又看那城门,工匠的手艺不俗。

  这些,每一样都十分难得,何况是上海县几乎凑齐了。

  “既然如此,请诸位进县衙一叙。”吴有为也大方地邀请人进门了。

  众人看着焕然一新的上海县衙,一个个眼里的羡慕嫉妒恨都快要化为实质了。

  他们的衙门破破烂烂勉强能办公,即便有大把的银子也不敢往这上面花,反倒是这个吴佣,真敢干呐。

  大明官场的潜规则,越是破烂的衙门越是让人觉得那个官员是清廉如水的人。

  实际上都是他们自欺欺人呢,办公场地那么破烂,不知道修缮,就知道搂钱的有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