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深处有为家_作者:初吻江湖(890)

  另有专门人士负责打扫卫生,当然,他们的桌案之类的得自己动手,保洁人员只负责地面和外面的院子。

  “好好好!”这俩人倒是不挑剔。

  “你们的任务也不多,就是管理一下宗教事宜,堪合度牒。”吴有为介绍了一下他们的职责:“大到各个庙宇的情况,小到香烛的质量,以及有某些人想要出家,理由呢?堪合这一块很重要。”

  不能肆无忌惮的谁想出家就出家。

  历朝历代对于方外之人都很宽和,虽然大明暗地里也很防备宗教,但是明面上还是敬重这些出家人的,例如出家人是不服劳役的,这一点就很让人心动。

  上海县因为吴有为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及水泥混凝土的出现,官道上清一色的水泥大路,堤岸更是用青砖水泥一次性搭建成功,没了繁重的劳役,每年那点规定的劳役时间,也就是清理清理黄浦江的淤泥而已。

  而且黄浦江通海,只要将淤泥清出吴淞口,到了大海里,自然,海水就会帮忙解决了。

  安顿好了这两位,吴有为就回了他的办公室。

  房子上了梁,就得赶紧上房顶了,眼看着六月份尽了,七月这里正是热的时候,且七月份乃是早稻收割的季节。

  双季稻成熟的快,农时就紧张了一些

  吴有为这边忙着,万通那边也不闲着。

  汪直到了地方,他就让人带着他可劲儿的看,想去哪儿去哪儿。

  同时,万通根据吴有为的那些后世军队的理论,找了不少吴有为的学生们,让他们没事的时候,就教导一下这些人思想品德。

  当然,是忠君爱国的那种,包括大明的利益高于一切等等洗脑的言论,务必要打造出一支忠心耿耿的军队。

  还有什么“不抛弃,不放弃”等等。

  听的汪直这个小年轻的内宦都热血沸腾了。

  吴有为这边大力开发工厂。

  他的玻璃厂终于建成了,并且开始烧制玻璃。

  吴有为激动的亲自过去观看,结果... 第一次烧出来的是一团灰不溜秋的玩意儿。

  别说透明若水晶了,连是个什么都看不出来。

  负责玻璃厂的是吴有为在京里调过来的烧窑师傅林大海。

  他们全家的卖身契都在吴有为的手里攥着,全家都搬了过来,他有四个儿子,五个闺女。

  闺女全在京城嫁了。

  儿子娶了媳妇儿,全家都搬了过来,在玻璃厂里做技工。

  他是首席技师。

  吴有为给封的。

  “老爷.....”林大海懵圈了。

  “没事儿,慢慢来。”吴有为抹了把脸:“继续烧制,总会成功的!”

  可能是原材料不纯?

  还是哪里出了意外。

  反正继续烧制就是了

  一天下来,热得不行。

  吴有为出来后有点晕,抹了把汗:“让人煮点绿豆汤解暑,天气太热了,以后中午就不开工了,躲过了热劲儿再说。”

  烧制玻璃可是个热活计,外头本来就热,再热上加热,岂不是要人中暑么?

  “听老爷的。”林大海点头,这里他是首席技师,他不开工没人敢进来烧窑。

  厂长便是万利,这名字好吧?他是万通给他找来的,据说是个很有才能的人,而且名字也吉利。

  于是这位就在吴有为这里扎了根。

  “老爷,您看这些工人是不是也签个卖身契什么的?”万利很是不安的道:“毕竟这东西.... 需要保密。”

  “卖什么身啊?”吴有为道:“让他们签保密协议就行,这东西在军事上也有大用,让他们知道,这玩意儿关乎水军,谁泄了密,九族都不得好下场!”

  沿海的人因为海盗倭寇的横行,很是吃了大亏,一旦牵扯到水军,他们必然会严守口舌。

  “跟水军有关?”吴有为说完,万利更犹豫了。

  “工艺都是分开制作的,不怕被人知道秘方。”吴有为道:“再说了,这些人大字不识一个,怎么泄密?”

  说都说不清楚呢!

  玻璃的制造技术一直被威尼斯商人把持,直到一六六六年才被法国人窃取了机密技术。

  而现在嘛,谁先发明的玻璃还不一定呢!

  万利看吴有为这么坚持,就没说什么,但是私下里还是做了一些防备的工作。

  七月壬辰,巡抚延绥都御史余子俊败加思兰于榆林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