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萧瑟_作者:匿名君(22)

2018-09-12 匿名君

  这种小孩子聊天式的往来信笺,公主委实没兴趣细看,只略打听了一下去向,晓得是寄到了太原,太原王氏子弟颇有几个与容襄是少时同窗,和那几个通信自然毫不稀奇,公主便任容襄去了。

  其实公主若仔仔细细的查,便可查出这诸多的信并不都是寄往一个地方。

  有寄往太原的,也有寄往凉州的。

  其实容襄与萧易所有的往来信笺都是武夷一手包办,根本不走驿站,却走了索卢侯慕容知廉自己的一条军用信道,容襄不晓得用了甚么手段,拿到了索卢侯的印鉴,将真正机密的往来信件都用这条军用信道传递,至于那个阖府上下都以为是小郎君宝贝,封皮上标着“襄”字的信却是容襄拿来糊弄人的障眼法。

  他的这番作为自然瞒不过索卢侯。

  慕容知廉虽远在青州,对这个儿子做不到耳提面命,但毕竟对这个独子寄予厚望,晓得任由晋城公主养儿子,必然会养成纨绔,因此时常与容襄书信往来,权做提点。只是索卢侯生性严厉,又惜字如金,往来信笺中往往都是命令或批评。例如前次容襄用计将萧易平平安安送出长安城,正暗地里得意,索卢侯已得了消息,一封信过来将容襄骂得狗血喷头。容襄开始还不服气,可是展信之后越看越心惊,自己自以为天衣无缝的安排,竟有那么多的破绽?

  天寒地冻,无人相邀,莫名其妙带了四个侍女出城一圈,也没去甚么地方赏玩便回城了,府里那么多眼睛,眼睁睁看着带回来的侍女只剩三个,余下那个哪里去了?

  容襄素来不喜欢熏香,却在那天用了味道极浓的香饼,浓到简直可以把人熏晕过去,莫非是为掩盖甚么了不得的味道?例如血腥气?

  明明装着一副不晓得城门为甚么有人严查的样子,然后上来搜查的御史只说贼子害了自己使君,容襄顺口便道,原来被杀的是罗希奭。“害”与“杀”虽是一字之差,硬要解释也解释的通,但毕竟可疑。

  如此这般的破绽随随便便罗列一番,还没看到第五个,容襄的冷汗已下来了。好在索卢侯不忍心把自己儿子吓死,在信的末尾补了一句,今番的漏洞,他已想法子补上,但下不为例,再敢这般没脑子的胡闹,便叫人将容襄直接抓去青州让阿爷当面教训。

  但一顿臭骂和惩罚总是免不了,更让容襄崩溃的是,今番罚抄的竟不再是《道德经》、《易经》这种几千字的书,而是完完整整一本《战国策》,这可有十几万字啊!真像阿爷说的那样,不抄完整本书不准出门,容襄的屁股上大概都能长出蘑菇来。

  武夷仿容襄的字略有那么几分意思,便不幸被抓了苦差,他的字在公主面前足可瞒天过海,至于索卢侯……容襄的眼珠子转了转,叮嘱武夷道,每页纸隔三岔五空个字,留着容襄自己补,这样那些不大像的字便可解释为抄得手腕子酸了,没写好。

  可怜武夷辛苦抄书不算,倘若一不留神抄满整页还要重新来过,满心的不想抄啊!在容襄威逼利诱下却敢怒不敢言,抹着泪答应了。

  容襄笑嘻嘻安慰武夷,许诺抄完了带他去北山打猎玩,武夷才高兴起来。

  好不容易把武夷哄在了书房,回到卧室,只剩一个人的时候,容襄的面色慢慢沉了下去。

  阿爷能看出来的事情,李林甫必然也看得出来。以李林甫的能耐,只要有线索,要查清真相轻而易举,萧易的身份只怕已经瞒不住了,现在还能平安无事,无非是忌惮王忠嗣,王忠嗣在一天,李林甫就不敢动他手下的人。而自己,还是多亏了阿爷这个青州刺史的位子太过敏感,李林甫在军中原本就根基不深,更不能得罪这个手握重兵镇守一方的要员。

  但被毒蛇盯上的人,一旦露出些许破绽,就难免被噬。自己今番真是托大了。

  容襄铺开一张纸,提笔写了几个名字:皇帝、李林甫、王忠嗣,想了想,又加入了皇甫惟明、韦坚、太子。

  他坐在桌前,边思索,边用不同颜色的细线将这几个名字一个个连了起来。

  画到最后,所有线指向了一个人。

  王忠嗣。

  如果他是李林甫,破局的要点,必然着落在王忠嗣身上。

  王忠嗣……有军功有圣眷有人望,又沉稳谨慎,这样一个几近完美的人,要如何去破?

  容襄以笔支颐,望着窗外出神,不晓得萧易在王忠嗣军中过得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