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之上_作者:司泽院蓝(11)

2018-09-14 司泽院蓝

  朕估摸着,谢镜愚想知道的不是朕去不去慈恩寺,而是朕要怎么去慈恩寺。“昭阳长公主会去祈福,朕就看看。”毕竟动辄用朕的名义祈福,那也太劳民伤财了。

  “陛下,这个……”

  谢镜愚这欲言又止的样儿,显然不赞同朕又要微服出巡。朕忍不住拿眼睛扫他。再搞得和上次那样,朕可就没什么好脾气了!

  约莫接收到了朕无声的警告,谢镜愚说的还比较像人话:“纯德皇后坤德既轨,彤管有炜,臣素有耳闻,甚为敬仰。”

  纯德是母后的谥号。虽然朕自认母后绝对担得起那八字评语,但谢镜愚不见得平白无故这么说。“这是应当的。”

  “臣也如此认为。臣不自量力,想亲手为纯德皇后煎一份香药糖水;若不成,殿外遥瞻也可。只不过,慈恩寺外人等闲莫入……”

  他已尽力说得曲折委婉,但朕一下子就明白了。

  佛诞节里,禅院都有浴佛斋会,熬香药糖水布施路人,以之为结缘。朕知道什么来世什么善缘都只是求个心安,可古话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谢镜愚这要求确实逾越。退一万步说,就算他能去,也只能偷偷摸摸地去。所以……

  谢镜愚找了个如此蹩脚的借口,就为了和朕一起去慈恩寺?

  有点意思。

  “难得谢凤阁心意如此殷切,朕准了。”朕倒是要看看,他能翻出什么花儿来!

  作者有话要说:  陛下:哼哼,朕早已看穿了你!

  谢相:……不是陛下您想的那样!

  第5章

  其后几日,诸事如常。因着西北军班师回朝之日逐渐迫近,早朝诸事转而开始围着凯旋仪打转。凯乐、鼓吹、歌工、仪仗等均需一一确定,兵部、礼部、太常寺个个忙得四脚朝天。总爱做甩手掌柜的魏骥这次特别卖力,满朝文武均以为奇,朕但笑不语。

  就在这当口,京兆尹严同复私下求见。

  朕让刘瑾把人从空置的立政殿一路带进来。虽说朕不知道严同复有什么事,但绕着中书省走总是没错的。严同复也甚是乖觉,行礼后立刻直奔主题:“陛下,您上次让祖将军让臣查的事情有些眉目了。”

  朕就喜欢这种务实态度。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把朕夸到天上去也对把事情办好毫无裨益。“查出什么来了?”

  “陛下必然明晓,按我周律,百姓见官必须回避,否则,轻者笞杖,重者收监。正因如此,自高祖皇帝定都以来,兴京从未有类似之事发生,谢相乃是第一例。”

  朕点点头。这确实是前无古人的第一回 ;故而,就算谢镜愚风头正劲,朕也总觉得有古怪。另外,虽然当世南风不算罕见,但也没开放到能在光天化日之下竞相示爱的地步。

  “臣当时已觉蹊跷,但不好轻举妄动。后陛下使臣通察此事,臣便命人多方打听,向上巳日于曲水石桥之上的百姓询问详情。经多日排查,事情前后大致如此……”

  当日,谢镜愚换了常服,带着两个同样身着常服的随从,自侧门出府,一路直奔曲水桥。他们去得不算早,桥上已然有人聚集。不知是谁率先认出谢镜愚,便大喊了一声。众人好奇,都想看他一眼,等想到回避时才发现后退不得,便越堵越厉害了。

  朕轻轻地敲打桌案。谢镜愚被认出来挺正常,毕竟他起身于行伍,见过他的人没一千也有八百。但讲到被围嘛……“严爱卿,你可否查出,当日是谁喊了那一声?”

  “臣无能,臣还未查到那人是谁。”严同复道,又赶紧找补,“但当日桥上许多人听见了,都说那声音不是兴京本地口音。”

  不是兴京口音?朕隐约猜到了什么,眉梢一扬:“他们说的莫不是南吴口音?”

  严同复立即称颂道:“陛下圣明。当年太|祖皇帝大破南吴,凯旋之时带回了大批南吴俘虏,口音腔调正如此人。”

  严同复说得没错。

  本朝凡是出兵大胜,军队班师回朝时都会带上俘虏,好办一个受降仪。等受降仪之后,小部分发卖给豪商巨贾,大部分按才能分配、充作官奴。北边的俘虏以马奴为多,南边的俘虏通常更擅长耕作纺织。

  但不管是北边的还是南边的,在兴京待上十数年,乡音必然有所改变。严同复强调那人是纯正南音,那是极明显的暗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