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入芙蓉浦_作者:寻香踪(72)

2018-08-21 寻香踪 种田文

  “娘,您看谁来看您了?”杨沐大声朝屋里说,又悄悄地对大新说:“别跟我娘提我要辞账房的事,我还没跟她说呢,怕她上火,说我不识好歹。”

  “行,你放心吧。婶子,您最近身体好吗?我来看看您。”

  杨母做完推拿,躺在床上等石归庭大夫来给她施针,看见儿子领了人进来了。“这不是大新吗?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快请坐。”

  大新有些不好意思:“婶子来县城这么久,我都没来看过您,实在有些不好意思。”

  杨母笑了起来:“可别这么说,大家都有事情要忙啊。你看铁蛋,天天伺候我这个老婆子,真是一天空闲时间都没有。”

  大新坐下来,陪杨母话家常,说一说村子里最近发生的事,唠一些家长里短。

  杨沐去厨房给大新弄吃的,他一早从蓉乡过来,搭别人的顺风船,一路走走停停,到得县城的时候都已经过了饭点了。

  杨沐端了饭菜出来的时候,石归庭也到了。刚开始石沉水每次都陪着小叔一起来,学习如何行针,后来知道这种治疗是靠日复一日的重复和积累,就不天天来报到了,他也有别的事要忙。杨沐跟石归庭打招呼:“石大夫来了啊,您先坐一会儿。大新,你还没吃午饭吧,先随便吃点,晚上我再做好吃的。”

  大新坐到堂屋去吃饭,杨沐领石归庭去给母亲针灸。时值盛夏,午后的热度是最大的,石归庭聚精会神地给杨母的背上、腿上扎银针,头上冒出密密的细汗。杨沐拿着大芭蕉扇,在一旁给石归庭和母亲打扇。

  石归庭细细询问杨母的感受。待行过一遍针后,杨沐递上湿帕子给他擦汗,又自去搓了帕子给母亲擦汗。石归庭一边喝茶一边看他,这个杨沐真令人吃惊,开始听说他三年如一日地照顾母亲,自己还有点难以置信,这几个月自己来替杨母治病,每次都能看到他无微不至地照顾母亲,从来不知什么叫厌烦。人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自己行医多年,见过这样的例子不计其数,却极少有像杨沐这样的,真真的至孝至诚。

  杨沐端了木盆去厨房换水,石归庭又重新给杨母新一轮的施针,一边跟杨母说话:“杨夫人真是好福气,有杨沐这么一个孝顺儿子。”

  杨母欣慰地笑起来:“是啊,这是我这辈子最大的福气了。只是苦了我儿,我这一病就是好几年,拖累得他白白放弃了大好前程。”说毕又轻轻叹了口气。

  石归庭是听说过杨家母子的遭遇的:“杨夫人也不必自责,你觉得是拖累,但是杨沐却甘之如饴呢。你活得健健康康的,就是他最大的心愿。你放心,顶多再有三个月,你就能下地了。”

  杨母喜出望外:“真的?”

  “真的。我以前治疗的病人情况比你的还糟糕,治疗不到半年,就能下地行走了。只是不可能再像从前那般健步如飞了,得有一个长期的恢复期。”

  杨母笑起来:“那没啥,只要能下地行走,我就不需要事事都依仗铁蛋了。”

  石归庭也笑起来,每次听到杨母叫杨沐铁蛋的时候,他就想笑,那么出色的人物,居然有这么一个小名。

  杨沐端了水进来,看见他们在笑,便问:“有什么高兴的事吗?”

  杨母对儿子说:“石大夫说我还需要不到三个月,就能下地行走了。”

  杨沐也惊喜起来:“真的吗?”

  石归庭面上带笑,点了点头:“令堂的恢复状况不错,应该很快便能见到治疗效果了。不过长久没有下地,重新学走路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你们要耐得住性子。”

  杨母说:“我不怕吃苦,只要能好起来,多苦我都受得住。”

  大新吃过饭进来,也听到这段话了,他搂了下杨沐的肩膀:“如果真是这样,那简直是太好了,你的坚持终于有回报了。”

  杨沐望向石归庭:“那真要感谢石大夫了。”

  “医者父母心,这是我应该做的。”石归庭收拾好手中的银针,塞进诊箱,“我先回去了,明天再来施针。”

  “铁蛋送一下石大夫。”杨母在床上吩咐。

  “知道的,娘。”杨沐一边应,一边帮石归庭掀开竹帘门,嘴上客套,“外面日头还很大,石大夫不如休息一下再走。”

  石归庭笑一下:“不了,今日沉水有点小恙,想是中暑了,我得回去替他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