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随着棋子不断增多,只见赵国维的白子形势广阔,气势如虎,而煌夜的黑子虽则占据四个大角,但中腹虚弱,有一队正仓皇出逃,只要他一招不慎,就会丧失突围的最佳时机。
果然,煌夜的急躁造成了他的失误,赵国维乘胜追击,陆续提走六颗黑子,进一步扩大战果。
煌夜的表情显然凝重起来,但右手依然在落子。
赵国维就一脸神气,面带微笑。心想神童也不过如此,就趁机打开话匣,和煌夜聊起治国的话题。
「殿下认为何以为‘君’?」赵国维试探地问道。
「君者,群也。而得天下之群者,无敌于天下。」煌夜头也不抬地应着,修长的手指摆下一个棋子。
「嗯,有了土地和百姓,君王自然尊贵无比。」赵国维点头,又问道,「何谓‘为君’之道?」
「政,正也。因此‘端正’乃施政之根本,我以为一正君而天下定矣。」
「那君臣之道呢?」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煌夜抬头,乌黑的眸子注视着赵国维道,「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好!好一个手足腹心!」赵国维一拍几案,哈哈大笑道,「承蒙九皇子看得起老臣,日后若需老臣相助,必定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赵将军,有您这一句话,我也可安心了。」煌夜并不推辞赵国维的效忠,还放下手道,「这一盘,是我输。」
「哦?」赵将军低头一看,煌夜确实已经输掉一片天下,更是高兴,但嘴上仍是说,「哪里,是殿下承让了。」
两人又品了一番香茶、宫廷点心,快到傍晚,赵国维才起身向萍妃、煌夜告辞。
赵国维才走出罗香宫,脸上的笑容就没了,摆出不苟言笑的模样,心里却乐开了花。
这一趟没白来,煌夜看起来是聪明,不过是个书呆子,说的治国道理,大多是《说文》上的,不值一提。
棋艺虽不错,但性子急躁,不懂后顾之忧,横冲直撞,终究难成大器,至于萍妃,后宫失宠的嫔妃一名,更不足为惧。
既然如此,他大可放心地向皇上举荐九皇子了,这也是遂了炆帝的心意吧?
赵国维不由走快几步,他特意去罗香宫,而不是风荷殿,就是不想被人瞧见他与九皇子之间有联络,正所谓「天机」不可泄漏。
煌夜待赵国维离开后,只是默默注视着黑白纵横的棋盘,这一局下得很是惊险,要让赵将军获胜,但又不能让他有所察觉。
赵国维应该是来摸底探路的,能拉拢到朝廷大将相助,当然是最好不过,可要是聪明过头,被他察觉出自己有意布局,一步步套他的话,相信局面会变得非常不利。
赵国维并不知道,和他相处的每一刻,煌夜都高悬着一颗心。防备,但不能太防备;聪明,但不能太聪明;一切都要做得刚刚好,才能蒙混过赵国维这只老狐狸。
「夜儿。」萍妃难得呼唤煌夜的乳名,柔声问道,「看你把赵将军哄得这么开心,还誓死效劳,呵呵,不过,你的‘为君’之道,应该不是这般吧?」
「呵。」煌夜轻轻一笑,这才露出十五岁少年应有的神态来,「君,尊也。」
「哦?」
「皇帝,自当是尊贵无比,一统天下之人!」煌夜目光灼灼,对母妃说道。
「说得好。」萍妃有感而发地道,「天子皇室至尊至贵,是自古立朝之根基,光有‘正’,无法坐镇江山,你的外公就是过于‘端正’,才落得江山易主的下场!」
萍妃得知父王战死沙场,母后、十余个兄弟姐妹无一幸免,心里怎么会不痛?可为了尚在襁褓中的煌夜,她不得不苟且偷生。
炆帝背信弃义,吞并青鹿,她要让她的儿子,青鹿国最后的一滴血脉,来继承大燕帝位!
萍妃苦心积虑,悉心栽培煌夜,还拿出她远嫁大燕之前,父王交给她一本武学秘笈《无双剑决》。
这是青鹿的镇国之宝,赵国维率兵攻入青鹿王宫时,曾多次派人搜寻,但都无功而返,谁也不知道这本神功秘笈会在大燕的后宫,柔弱娇媚的萍妃手内。
只可惜萍妃不识武功,而这本秘笈写得又是古剑法,她只能教会煌夜认识上面的字,那是青鹿的文字。
幸得煌夜天资不错,又肯勤加练习,三岁就懂得扎马步了,等到六岁,舞剑已经有模有样,灵气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