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缘简单跟那二人解释,自己只是一番游历,经过此地,希望能与他们一道上山,一睹少林风光。
那两个农户倒是爽快,立时答应下来,修缘与他们一边走一边说话,上山的路并不崎岖,却弯弯绕绕,若无人领头,他恐怕要走不少冤枉路。
“小兄弟从哪里来?”
“江南金陵一带。”
“哦?我听说江南的灵音寺,前些日子被灭门,那光景……真是……”
修缘早想好了,江湖险恶,除非遇到十分可靠的良善之辈,否则就对外说自己只是一介闲散僧人,四处游历,以免惹出事端。因此那二人侃侃而谈,他虽心下难过不已,只能叹一口气,强装镇定道:“去年今日,我化缘途中经过灵音寺,那住持师父留我住下,待我如入室弟子,讲习佛经,面面俱到,未想到如今却寺毁人亡。”
众人俱是一阵唏嘘,不知不觉竟到了山门前。
一个少林弟子拦住修缘,问那两个农户:
“你们送菜上来,何故却多了个人?”
修缘向那人行了个佛礼,道:
“这位师兄莫要着急,我游历至此,对少林牵挂已久,一心想来看看。”
那弟子只当他是小地方来的化缘僧人,心中自有几分得意,问了修缘几个问题试探一二,然后敷衍道:“明慧带路,跟他去便可。”
那叫明慧的小僧带他先往偏殿登记入册,然后领他走到里间一个大通铺内,对修缘道:“待我先禀明师叔,这几日你便睡我左侧,也好相互照应。”
修缘从此在少林住下了。
原本他打算见过少林住持之后,再将自己当日受师父重托,本要将《明澜经》送至少林,途生变故,又迫不得已学了经书上的武功一一告知,谁想一连数天过去,每日除了晨练便是诵经,不说住持大师,连少林几位名声在外的得道高僧也一个未见着。
这天晚上,修缘在灯下研习佛经,旁边只有明慧一人,正有一搭没一搭与他说话。
“修缘师兄,你走过许多地方,一定见识广博。”
修缘放下经书,笑了笑道:
“我以前也有个相处很好的师弟,与你一般大。”
明慧睁大了眼,道:
“后来呢?”
修缘低下头道:
“后来我四处游历,许久不见他了。”
明慧见他心情低落,便道:
“那修缘师兄给我讲讲途中有趣的见闻,如何。”
修缘知道像明慧这类小沙弥是不能随意下山的,正如自己当初,对外头世界憧憬不已,便摸了他的脑袋,慢慢讲开来。
二人谈天说地,修缘才知道原来这小和尚对少林处境一无察觉,也难怪,正是天真烂漫的年纪。修缘试探问他:“为何这么久,我却未见到住持方丈?”
明慧只道:
“我也不清楚,只觉得这个把月来,寺里总有说不出的怪异,先是戒律院的太师叔逃离少林,再来方丈也许久没有出现,凡事都由二师叔打点,寺里不若以前那般纪律严明了,倒是更人心惶惶,一个个话也不敢多说。”
修缘暗自在心里叫了一声糟糕,心想这少林多半已被方丈大师的二弟子把持,要在这里寻得《明澜经》的后半部分怕是并不容易。
明慧说得累了,打了个哈欠,瞥见修缘一双脚,道:
“修缘师兄,你的脚伤了……”
修缘也随着他的视线去看,笑道:
“草鞋破了,扎了脚。”不仅扎脚,还磨出许多水泡,修缘先前已用药草外敷,止了血,因此不再管它,没想到明慧却十分眼尖:“你等着,我向师兄们讨些金创药来,涂了便好。”明慧说着,便出了大通铺,修缘心下动容,愈发觉得这小沙弥就如自己的小师弟修空一般,十分亲切,不由面带微笑,摇摇头,随他去了。
不知过了多久,屋外忽然起了风,吹得树叶摩挲作响,木窗也跟着摇摇欲坠,修缘起身,要将门窗重新关好,忽见明慧风风火火跑进来,灰头土脸,面无人色:“修缘师兄,你快走。”
修缘不明所以,只是心下咯噔一下,问他:
“你怎么了?”
明慧抹了把脸,大口喘气道:
“你不是少林人,没有记录在册,少了你,也无人追究,若是被发现,便走也走不掉了。”说着,明慧手忙脚乱将他包裹扎了,就要领他往外走:“下山另有一条路,知道的人并不多,你快些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