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骨之人_作者:阳关大盗(166)

2018-08-19 阳关大盗

  古骜有些动容:“怀太守……”

  “小歆心思太密,身体也不好,不知日后,能否担此重任……戎地之事,终归要解决的。”说着,怀劲松将那柄精致短剑双手取下,交到古骜手里:“这是先祖抗戎时,斩戎王右贤王,所缴的宝剑,怀家一直视若珍宝,现在我将他送给你……只希望若今后小歆从军抗戎,你能襄助一二——有兵出兵,有谋出谋。”

  古骜双手接过那柄短剑,微微用力,露出剑鞘中隐藏的寒光,古骜抬眼看着怀劲松:“怀太守,古骜诺之,若怀兄日后抗戎,我必襄助。”

  “好……”怀劲松点了点头,伸手拍了拍古骜的肩膀,叹了口气道:“好啊!”

  这时典不识已经选好了兵器,从武器架上取下,拿在手中试了一试,觉得甚好,这便来到了怀劲松与古骜面前:“怀太守,大哥,你们看这个怎么样?”

  怀劲松哈哈一笑:“此乃铁月双斧,重百斤,叫‘铁月’,乃是因为戎地之铁性寒嗜血,只能在月下采之。此斧曾是北军府一位大将所有,几破戎地,小子好眼光!”

  典不识大喜,道:“那真的就送给我了?”

  怀劲松笑着点了点头:“那还有假?拿去罢!”

  就这样,古骜与典不识告别了上郡怀家,与那位虞家部曲一道,再次踏上了征途。下一个处落脚之地,乃是从东北向西南走,马蹄尽处,便是巨鹿郡。

  这一路上,古骜对于天下,知晓了良多,从前凝结在书中的前人淌血之迹,如今随着古骜的脚步真正踏上四海每一寸土地,而由此全部鲜活生动了起来……

  今日之天下,内忧外患;

  现在的四海,许多大事未决。

  士庶不平,天道不公;

  黎民含苦,上苍不济;

  私兵盘踞,无人可制;

  戎人外患,至今未解。

  如果谁能一举解决以上四个难处,谁就能安定天下;古骜如今身无长物,仅有的,不过是胸中之志。这时,他不禁想……若有一日,如果真能用山云书院中求索之事,纠集起天下流民之力……该如何解决以上四个难处?

  究竟能不能令天道公,士庶平?究竟能不能令黎民安乐,四海晏然?究竟能不能将世家连根铲起,地权一平?究竟能不能彻底解决戎人外患,将戎地亦纳入帝国疆域之内?

  流民之聚,不过是手中有兵;可如何用这能震动天下之兵,解决以上四个问题,方是关键。

  此时,古骜渐渐有了一丝头绪……

  他不是一直在想,愿提出一个让四海精英都趋之若鹜的名号吗?他不是一直在筹谋,愿让这个名号令天下都钦佩吗?他不是一直打算,愿这个名号之下,四海有志之士,都不畏为之殒身吗?

  如果他能提出一个涵盖解决以上四个难题的旗帜,那么他就站在了山云书院历代先人的肩膀上,站在了这两百多年乱世所有前人脚步攀援所累积到的高峰……只有有了这样的制高点,方可用好流民,俯瞰天下。

  对了……听虞君樊说,汉中郡在实行科举?那倒是平士庶之契机;而怀家上郡与仇家渔阳郡,一刚一柔,其中也有许多解决戎地之事的智慧……自己接下来该做的,便是想出一个方法,将它们全部统一起来……

  一路上行至晚,三人一行四处找驿站,却发现进了巨鹿郡内,这一路上驰道破败不说,竟然连该有的驿站也全都年久失修而毁。古骜无法,只好令典不识拿着银子,到路边村中借宿。

  结果村民回道:“大人,闾里有令,本村不纳外乡人……”

  古骜奇道:“怎么会有如此古怪之令?”

  那村民起先不愿说,后来其他村民越围越多,经不住古骜询问,终是从人群中颤颤巍巍地走出一位老人,叹息道:“……让开,我来跟这位行路人,讲一讲原委。”

  古骜上前一步搀扶:“您请讲。”

  那老者道:“这事情起因,可就说来话长了……前阵子,有位小游侠来村中买粮,结果也不知从谁那儿听来的,知道了王二他们家,闺女被里正掠去,做了小。那小游侠一听火冒三丈,提着刀就去把那小姑娘从里正家抢了回来,还杀了一个看门的护卫,可惜这小游侠前脚刚将王家女儿送回家,后脚一出门,却被郡城派来的兵卫抓了起来,关在据此处东北二里的地牢中……后来闾里,就尽传了此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