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而又想:“寒门之弱于世家,便是我目之所见的如此这般了。世家算账有钱谷先生,治家有世族家书,在外行事有贵族礼仪,于己又学过修身养性之法,朝堂上还有结党之术,如此一看,寒门的确是事事不如世家,做农的不会看天象,做工的不知记账算九九,教子的又不如世家有传承……今后,若是寒门真有一日,事事做得比世家还好,那寒门定不会再见欺于世家。”
想到这里,古骜胸口不由得生出一股十足中气来:“这里不是没人教么?不是无人愿意做播种的第一人?那我便来做。”
这时候古骜还未曾虑及,寒门仰目而望世家之沟壑,乃是两百余年战乱纷纷,结出的必然之果
——对于有兵有权的世家,战乱是积蓄奴隶,沉淀财富的时机;而对于流离失所的难民,战乱则是失去祖业,一切从头再来的苦难。经过了数个王朝的骤兴骤灭,天下哪里还有腰间无刀之人的立锥之地?
然当此之时,古骜还尚未能思及这些……他正兀自天真着,觉得如果寒门和世家做得一样,那两者又有什么不同?古骜自视既然自己能从芒砀山中一路走到山云书院,所谓世家,并非真的那么触不可及。这股改天换地的气魄藏在古骜心里,虽然未言之于口,但这颗种子已经在古骜心中种下……多年以后的一日,它将会长成参天大树。
不过,那是后话了。
如今古骜既看重学以致用,当下便下定了决心,对众人道:“既如此,从今日开始,我从头教你们《千字文》,不管你们从前学了什么,现当以我的解义为准。我既在山云书院进学,此月偶得闲才能常来,一月之后,未必有空日日能来。我若来了,便会如今日一般,在村口敲锣,你们听见了就过来一学。每日一到两个时辰,也不耽误你们做农活。”
那老者见古骜想的如此周到,便道:“若是能这样,那再好不过呢!”
陈江也附和道:“这真是太好了!”
古骜点了点头,他见众人都没有书,便找老者相借了一块粗抹布,在门外的雨水坑洼处沾了水,在墙上写了“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八个字,道:“今日,我们从这里讲起。”
古骜从小学问就是极好的,这下开篇更是娓娓道来,村中少年见他讲得抑扬顿挫,又带着些意趣,倒是比之前老夫子讲得有意思多了,便都聚精会神地听起来。
讲了不过一会儿,门被忽然而来的一股大力推开。古骜停下了讲述,随声望去,只见那国字脸的黑壮小子站在了门口,背弟妹的竹篓已经不在了。他一推门,教室中便静了片刻,见古骜看着他,他一只脚榻上门槛,也沉了一张脸,看着古骜。
古骜淡淡道:“若是学子,便请进。”
典不识得了话,这才皱着眉瓮声瓮气地抽了抽鼻子,抬腿迈着粗犷步子,摇摇晃晃地走进来。
众少年一看他近身,都有些畏惧地往后缩了缩,古骜倒是浑不在意地指了一指:“坐那里。”便继续开始讲课。
如此讲了两个时辰,古骜见日色过午,便令他们都放了学回去吃饭,那些少年在陈江的带领下,站立起身,参次不一地发声说道:“谢谢古先生。”便鱼贯而出,只有陈江和典不识留了下来。
陈江走近了古骜,有些不好意思地道:“原来这八个字里,还有这么多道理,我以前也学过,竟全不知道,真是惭愧,若不是古先生来,我一直还觉得我学会了的呢。原来不过是知其形,不知其意。今天,真是谢谢古先生了。”
古骜笑道:“无妨。”
陈江又谢了一谢,也告辞回家去了。典不识黑着一张脸,见人都走了,这才从后面一步一踱地走向了古骜,及近了,他被古骜盯着有些无措,便偏过了面,伸出一双大手粗鲁地挠了挠头:“……今日……我说错了话,你……别心里去!我就是这样一个急性子!”
古骜看着他有些尴尬的模样,心下有些忍俊不禁,可面上仍神色不动,微微颔首道:“嗯,小事而已。”
典不识被古骜看得有些不好意思,又联想到自己早晨不分青红皂白地骂了人家,便不由得粗声道:“……你……你若是真的好,我以后会报答你的!”
古骜听了不以为意:“我不图你的报答,我只是尽我能尽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