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是为了保护你。”
“那反正你不许偷偷监视我。”
皇帝笑道:“看来衡儿是真的有心上人了,以前你可没说过这样的话。”
太子背过身去,不肯理会皇帝。皇帝见状,爽朗笑出声,“放心吧,父皇不监视你,你自己带着几个侍卫,此去小心。”
太子点头,低声道:“我又不是不回来了。”
第9章 第 9 章
二少早就想去赵州拜访闻名天下的文学大家韩纠了,只是苦于不得空,如今考试已过,闲在家中,正是时机。
韩纠原在朝为官,居高位,任右丞相一职,后年长,也无心庙堂之争,遂辞官回乡,退隐江湖。韩纠学识渊博,通晓古今,其文风格流畅潇洒,最擅剖析议论。二少极其敬佩这位老先生,任教国子监时,他也曾教授过自己的父亲,父亲对他是赞不绝口,极其恭敬。
赵州这块偏僻单调的土地因韩纠而生辉见灵。
燕奇山脚下,一座小木屋,山环水绕。二少正与韩纠畅谈文章。先生虽年老,亦不减往日风采。
韩纠抚须笑道:“你爹柴靖行文严密,但困陷啰嗦;林照措辞精巧,却无意中华而不实;宗厉风格豪迈,难免流露傲慢狂放;靳叙中规中矩,朴实平凡。文学家都有各自的缺陷。我也不例外,我啊和你爹有一样的毛病,也不知你爹是不是把我这坏毛病也给学去了。”
二少道:“可我读先生的文章并不感到啰嗦。”
韩纠笑道:“那是因为我那些啰嗦的文章都被我藏起来了,哈哈。”
二少失笑道:“老先生......”
韩纠又道:“年轻人,我看你的文章叙述灵动不失严谨,诗作清新雅致,风格与现如今不同,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二少谦逊道:“谢先生赞誉,先生能否指点一二?”
“虽说你年纪轻轻能写出这样的诗文,已经不错了,但有些字句的雕琢痕迹过重,推敲适宜,称奇,推敲不当,反坏了平衡。”
二少闻言思索,“先生有理,晚生确有这样的毛病。”
韩纠说:“最初文乃心生,乃意生,乃情生。随后加以修改,雕饰,点缀,使其能锦上添花。”
二少心中大喜,反复咀嚼韩纠的话,笑道:“多谢先生指教,晚生铭记在心。”
“既要铭记在心,也要落实于笔。”
二少更加尊敬,“是。”
韩纠大笑,抄起一壶酒,将两人面前的杯子满上,道:“我朝文才众多,如珍宝,国之大幸。老夫欣慰,来,喝酒。”
二少也不扫兴,端起白瓷酒杯,温声道:“敬先生,福寿安康。愿我朝,繁华昌盛。”
韩纠又是放声大笑,“好好好!愿我朝,繁华昌盛,陛下万年。”
昔日的丞相,虽退离官场,只身一人,以文为伴,依旧心系国家。二少不由感动,对这位享誉天下的名士,心中充满了敬佩与羡慕。
太子跋山涉水来到赵州城。
“你们先在这候着。”太子对侍卫说。
走近前方若隐若现的小木屋,便听见了一老一少的笑声,老者沧桑却也爽快,少者清脆而沉稳。太子微怔,在门前站了一会,听两人谈论文坛趣事。太子对这类东西一向无感,听得迷迷糊糊的。无意中碰到了门,木门咯吱一声。
太子索性敲门。
二少见到太子,一愣,惊讶道:“太子殿下?”
太子看了眼他,心脏跳动,清了清嗓子,“......是我。”太子看向韩纠,“老师好。”
韩纠笑道:“该是老夫向太子殿下行礼......”
太子扶起他,“不必了,老师年长,多注意身子。”
“多年不见,太子殿下也会关心人了。对了,殿下如今学习可还认真?是不是还逃课,惹先生生气呢?”
听韩纠打趣,二少弯起嘴角,笑了笑。太子无奈道:“没有。”
二少道:“殿下书画可厉害了。”
韩纠摇头道:“未来天子,光是书画厉害有什么用?殿下最该学的应是治国之道,史学,法儒以及帝王之术。”
太子道:“先生我知道了,您就别说了吧。”
韩纠啧啧:“还跟以前一样。我猜,你此行也不是来找我这个老头子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