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月峰秋猎图不算什么上等画作,自从原版在前朝战火中失踪之后,民间连临摹的人都极少。
刘总管张罗了半个月,连幅赝品都没找着。
刘总管找卓凌抱怨:“卓侍卫,陛下到底为什么喜欢回月峰秋猎图?”
卓凌抱着剑站在檐角的琉璃兽头上,思考了一会儿,说:“因为沈大人画过这副图。”
刘总管喜上眉梢:“那沈大人那幅画,去哪儿了?”
卓凌老老实实地回答:“送给郑牛龙郑将军了。”
刘总管急忙修书寄到延州军营找郑牛龙讨要那幅画。
卓凌歪头思考了片刻,说:“郑将军不知道这幅画是沈大人画的。”
他天生嘴笨,说得七零八落不知所云。
刘总管这老油条却是立刻明白了他画里的意思。
沈尚书送画,必然有他送画的深意。若是被他们打乱了计划,肯定又会惹陛下生气。
刘总管坐在皇宫的台阶上长吁短叹。
卓凌面无表情地环顾四周,目光忽然落在了沈尚书昔当年住过的冷宫上。
刘总管灵机一动:“对!冷宫!”
沈尚书在冷宫住了半年。
那个人耐不住寂寞,闲得无聊的时候,说不准会画几幅画,写几个字。
虽然不是必须要的回月峰秋猎图,但只要是沈尚书的笔墨,想必陛下一定会龙颜大悦,宽心不少。
刘总管急急忙忙冲到冷宫里。
冷宫去年夏天遭了一回大水,屋里的桌椅板凳都泡烂了。
刘总管拎着衣摆在湿漉漉的废墟中小心翼翼地翻了半天,终于找了几张残破的旧画。
刘总管看见一副卷着的画,打开一看,是沈尚书随笔画的一张红梅图。
画纸大半已经在水中腐烂,只剩下三分之一的地方勉强可见,上面是沈尚书戏谑的落款。
“白鹤居士赠稚儿青松。”
沈尚书是个风雅才子,喜欢搞些稀奇古怪的名号。
白鹤居士,多半又是他戏弄哪个朋友的新名字。
画的另一边似乎还写了一首诗,只是画面模糊得太厉害,已经什么都看不清了。
刘总管把这幅画拿走,小心翼翼地派人烘干去污装裱起来,呈给了小皇帝。
小皇帝看着那像是一滩烂泥糊上去的话,皱眉:“什么东西?”
刘总管说:“陛下,这是……沈大人生前的笔墨。”
小皇帝猛地抬头:“给朕呈上来!”
刘总管连忙把画呈上。
小皇帝抚摸着脆弱的宣纸,低喃:“这里有一首诗。”
刘总管苦笑:“这画淹在水里半年之久,奴婢实在无法将它复原了。”
小皇帝深吸一口气,说:“开皇榜,召集天下能人异士,一定要把这幅画给朕复原!”
沈尚书留给他的东西太少了。
有一样,是一样,统统都要留在手中。
那个文人没有子嗣妻妾,没有父母亲人。尚书府里空荡荡的,只有一堆摇摇晃晃破旧桌椅,和一个半聋半瞎的佝偻老奴。
小皇帝这才忽然发现,原来沈尚书和他是一样的,一样的身居高位,一样的孤独寂寞。
小皇帝常常站在荒凉的尚书府中,想象着那个削瘦清俊的文人穿梭其中的模样。
白衣飘飘,温文含笑,修长的手指轻轻提笔,在灯下一夜一夜批阅着那些总也看不完的案卷。
小皇帝走进沈尚书昔日的书房,抚摸过布满灰尘的桌案。
笔架上生了蛛网,在微风中摇摇欲坠。
小皇帝轻声说:“沈爱卿,朕长大了,不需要你的教诲了。”
笔墨纸砚整整齐齐地摆在桌上,谁也没有搭理他。
小皇帝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痛意:“你生气吗?生气你就来教训朕啊,你来啊!”
幼时他背书偷懒,被沈尚书发现了。沈尚书拿着戒尺装模作样地在他掌心轻轻敲了两下,说:“陛下,这片江山是你的,你要对得起天下百姓的殷殷期许。”
那戒尺打得一点都不疼,小小的傀儡皇帝却委屈得红了眼眶:“这片江山,朕何时有过?天下百姓殷殷期许的,是朕吗?”
小皇帝站在荒凉的尚书府,努力回忆着记忆中那个人的样子。
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眼尾弯起的弧度,说话时震颤的舌尖,哪怕只是一缕垂落的发丝落在他掌心的感觉,都变得珍贵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