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物_作者:蓝芜西辞(19)

2018-06-20 蓝芜西辞

  “牧之,这乐音可合你意?”皇帝与陈牧自小相识,平日称呼他多用其字“牧之”。

  陈牧起身行礼,继而笑道:“禀陛下,可合半分。”换作常人,哪敢对皇帝言及半个不字,可这陈牧偏偏做到了。不仅做到了,还活下来了。

  听了如此回答,皇帝并未生怒,却是吩咐乐师换曲再奏。一时间,殿上的烟雾彼此缭绕,似沙场厮杀之状,难解难分。这乐音乃是正经的军中之乐,武官们此时也不顾忌规矩了,只是连声叫好。

  曲罢,皇帝又问陈牧此曲何如,陈牧照例起身行礼,说:“禀陛下,可合半分。”

  皇帝的眼神变得晦暗不明,看着陈牧坐下,他不禁想起了幼时初见陈牧那一幕。

  那年陈牧以侍读身份入宫,他听说要来的是陈孚的儿子,满心里都是大仇将得报的喜悦。可是,看着那个比自己要年长的人步态从容地走进殿内,继而又规规矩矩地行礼如仪,再领命端坐,他竟觉得不报仇也是可以的了。

  那时候的陈牧,像是一阵古树林里的风,清幽,冷冽,可令他沸腾的心绪宁静下来。可如今的陈牧,却像是一只食人的上古猛兽,令他的冷静灰飞烟灭。

  “牧之可还记得,当年陈大将军让朕丢了面子的事?”“陈大将军”说的是陈孚。

  “家父早年提过,说是那时陛下实在顽皮,不知规矩,才劝谏先帝小惩大诫。”

  当年皇帝不过七岁,正是玩性大的年纪。那日他瞒着太傅,拉了一众奴才往御花园去了。几个人躲到假山石后,在水池边蹲下身来,掬起一捧水,往对方的身上泼去。恰逢先帝带着一众臣子经过,略一听便知是何人在嬉闹了。

  先帝本想装作未听见,便调转了方向,打算离开。却不想,陈孚猛地站到了先帝面前,说:“太子年幼,尚需陛下多加引导,万不可坏了规矩。”

  先帝本欲不管,可被陈孚这么一说,不管便有失皇家颜面,只好着人把皇帝带到面前,打算训斥一番就让人回去。可是陈孚却像个谏臣般丝毫不放松,说言语上的教训不足以令皇帝长记性,须得略施小惩。先帝无法,只好罚皇帝闭门思过,抄写经书十卷。

  此事过后,皇帝便记恨上陈孚了,一直想着要抓住他的把柄,好好惩治他。可巧的是,先帝令陈牧做侍读,皇帝立时高兴坏了。

  当然,皇帝后来并没有把陈牧怎样。他觉得,陈牧这样的人就像是一卷经书,一个个字安安分分地待在那里,令他不敢去随意摆布。那时他是极崇拜陈牧的,一个能够把克己刻进骨子里的人,他如何不敬佩呢?

  忆起往事,皇帝有些恍惚,他向来认为,阳陵侯一家当是极重规矩的,怎么就不重君臣之道呢?

  陈孚并没有继承过阳陵侯的爵位,只因他是次子。可先代阳陵侯英年早逝,未留一子,陈牧便被过继,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皇帝从未怀疑过先代阳陵侯之死,可如今,他觉出了不对。

  陈孚父子并不像表面上那般顺从,他们像是黑暗里蛰伏的猛兽,只拿一双眼睛盯着你,等到你睡去,便会上前咬断你的脖子。先代阳陵侯,难道真的是病重而亡的吗?

  皇帝并不知道。可是对于他来说,不管真相如何,只要被证实并非病重而亡,他就占据了有利地位。

  “陈大将军向来重规矩,怎么从不见他请旨回京,祭拜父兄祖宗呢?”

  陈牧的眼神暗了几分,他一点也不乐意听皇帝提起那些“父兄祖宗”。可是,他到底是官场上的老手了,心内也不复当初的坦荡,便道:“家父一心为国,宁愿以西塞为落地之所。”

  皇帝心中暗骂一声“老狐狸”,脸上却是欣慰之色,大抵是想表现出对于忠臣的感激和信任。他几乎是喊出了最大的声音,道:“有牧之这句话,我朝江山可保永年!”

  孟祯在一旁听得有趣,时不时拿眼神示意萧镇好好看戏,可惜萧镇对这些丝毫不感兴趣,生生错过了一场大戏。不过,好戏往往还在后面等着。一场接着一场,总有一场轮到旁观者做主角。到那时候,纵然学得了装傻充愣的本事,也得硬着头皮演场正儿八经的戏。

  这不,皇帝忽而话锋一转,道:“前些时日南边出了点乱子,镇南将军又值丁忧,朝中武将难有能主持大局之人。朕思来想去,觉得镇西将军早年涉猎书籍多论及南方风化,对彼地甚为了解,可以一战。不知,牧之是否舍得这员爱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