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啟听这官名,竟有了隔世之感。自那日今上令他随军往西塞之后,他便再也没去当值了。细细算来,竟也有一个月之久了。他在鸿胪寺主簿这一任上也待了好几个月,想到初入仕的惶恐,还真是没有的。毕竟出入宫中已经好些年了,哪还有不熟悉的担忧。
“孟学士的儿子可是三叔父的手下,他定会多多关照你的,你不必为此焦虑不安。”
萧敏、萧放正欲发声,见顾容端着茶盘进来了,只好没了声音。萧啟自是把这些看在了眼里,心中不禁觉得烦躁,央着顾容坐下陪他。
这么一来,萧敏、萧放更加觉得拘束了,之后又与萧啟聊了些送行的好话,便也各自告辞回家去了。
次日清晨,顾容红着眼睛给萧啟套上了衣服,离别的愁绪溢满了他的身心。他不想让萧啟走,他怕他一走,自己便也有了理由要走了。
可是,愈是难舍难分之时,这时辰便过得越快。萧啟推开顾容,话到嘴边,也没说出个什么来。接着,他又紧紧抱住了顾容。不过一霎时,他便夺门而去。顾容想出门送他,可他哪敢出了沉香苑的门,门外的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他。
他只能站在门内,看着那身影越走越远。不知为何,看着萧啟走远了,他反倒清醒了几分。那本将喷涌而出的伤心被突地止住了,那看不分明的眼泪也没了踪影。清若出现在他身后,道:“公子已经走远了,回去吧!”
明明清若说的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可听在顾容耳边,却有了更深的意味,他瞪了她一眼,道:“你未免插手太多!”
那萧啟自出了汝阴侯府后,与父母好一番惜别,即刻上了一匹快马,往城外去了。阳陵侯交代他在城外会合,可省却些许麻烦。他不知到底有何麻烦,可照做总不会引火上身。其实,他对于和阳陵侯打交道还是有些忐忑的。不过,在他看来,只要乖乖地按规矩办事,总是不会错的。
半个时辰后,他来到了城外,看见了等候着的军队,立刻上前打招呼。阳陵侯早早地便看到了他,见他过来,便道:“陛下不会来了,咱们即刻动身吧!”
每次阳陵侯回京述职,今上都会为其送行。这次原本不会是例外的,却不想阳陵侯决定一早动身,今上还需早朝,便只好由他去了。
萧啟跟在马车旁,骑着马往远处望去,只见那太阳慢悠悠地,像是在水中荡来荡去。他从未去过远处,至多也是郊外。突然令他往最西边去,那种不外露却萦绕于心的惆怅又起了。他想顾容了。
可顾容又在做什么呢?
只见他坐在桌边,冷冷地望着清若,坚决道:“我是不会回去的。”
清若站在那里也不恼,只是劝道:“早晚都是要回去的,你心里难道没我明白吗?”
顾容自是听说了萧夫人想为萧啟娶亲一事,可他还想赌一把,便道:“这一年多里,也难为你伏低做小了。你且回去吧,我的事,我自有打算。”
“容弟,你已经在这里浪费了好几年了,若再等下去,他们心中会不满的。”
“不满便不满,我还上赶着求他们不成。不过是互相利用的关系,早些分道扬镳也是好事。”
“你还在怨他们当初没救你吗?他们只是……”
“你何必为他们找借口。若我死了,才称了他们的心。这样,他们就能再找一个好控制的人了。我死了,获利最大的是他们,我哪有怨他们的道理。”
“容弟,可我们只有依靠他们呀!你难道忘了你父母临终之时交代你的事情了?你可是答应过的!”
“我若说……我反悔了呢?”说完这话,他头一次不敢看向清若。
清若怎么也没料到他会说出这种话来,可又顾忌这里可能隔墙有耳,只好放低了声音,道:“你已经逃了两年多了,还不够吗?咱们生来就是这种命,由不得自己。”
顾容其实只是试探性地问出了那句话,他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可是,真的要回去吗?他做不到抛下萧啟不辞而别,更做不到从此往后再不见他。
“英姐,你实话告诉我,你想吗?你想这么做吗?你想不想就这么平平淡淡地过了这一生?”清若的本名叫武英。
“如果有选择,谁不会渴望更好的呢?”说完这话,武英自己也有些晃神。她也不过是一介女子,她也会希望安稳的生活,她有时也会想,如果自己不是这种命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