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隔着桌子相对而坐,太子殿下趁金东道不注意,在许霁川的手上飞快地写下“唐门”二字,许霁川会意,对金长老道:“世伯,只要你们剑南派能促成和谈,我们大梁不仅会让你们继续拥有你们在蜀州现有的势力范围,而且还会帮助你们剑南派对抗唐门。”唐门在蜀州西部,剑南派在蜀中,他们的势力范围有交叉的地方,双方时有摩擦,龃龉渐深。
金东道心念一转,若是大梁帮他们对抗唐门,那他们就可以借势打压唐门,这样一来他们的势力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张,实在是一笔相当划算的买卖。
金东道正想着,忽而听到许霁川欲言又止道:“不过……”
他以为许霁川要反悔,忙问道:“不过什么?”
许霁川道:“不过帮你对抗唐门的是我们太子殿下,而不是大梁朝廷,这个希望你能分清楚,记在心里莫要忘了。”
金东道:“太子殿下?!”
许霁川道:“正是。”
金东道有些为难道:“若是真能打压唐门势力,我剑南派上下自然感念太子殿下恩德,只是自古以来争夺皇位……”他们剑南派与西蜀朝廷纠缠上百年,对于朝中的事情自然相当清楚,其余的事都好说,只是这争嫡之事确是万万不能碰的。
金东道还未说完,许霁川便笑道:“世伯想到哪里去了,太子殿下并未有将剑南派收拢的意思,剑南派的根基在蜀中,于争嫡一事能力实在有限,将你们强行纳入,于我们也没有丝毫益处。只是以后若是太子殿下的人来蜀州办事,还望行个方便。”
金东道松了一口气,这大梁的争嫡是三国中最凶险的,他们剑南派可不想卷入其中,只要不让他们参与争嫡,其余一切都好商量。
许霁川一番话说完,金东道便道:“那是自然的!只要太子殿下的人来蜀州,我剑南派定然会尽力帮忙。”
许霁川点点头,道:“如今我们的诚意已经展现出来了,该是世伯展现你们的诚意的时候了。”
金东道说:“我们的诚意就是促使大梁的和谈成功。”
许霁川道:“不知我们能否知道你们的详细计划。”
金东道说:“和谈能否成功只在于一人。”
“谁?!”
金东道:“西蜀大司空冯锦舟。”
第129章 三足鼎立
许霁川道:“此话怎讲?”
金东道:“冯锦舟是唯一能打破朝廷内部三足鼎立局面的人。”
金东道所说的三足鼎立, 就是说现如今有三股势力在朝廷中互相制衡产生微妙平衡。但是从明面上看, 西蜀朝廷现如今只有两股势力, 一派是以太后为代表的外戚势力, 一派是以陛下为代表的皇权势力,莫不成还有一股势力?
许霁川便问道:“三足鼎立?除了国君和太后之外西蜀朝廷还有其他势力?”
金东道嗤笑道:“国君?那是三股势力中最弱小的一股势力, 只不过其余两派的角逐需要拿他来做一下遮羞布, 这才勉强将他算作一股势力,西蜀朝中主要还是以太后为代表的冯家外戚势力和以白唐为代表的门阀勋贵势力把握朝局。”
“太后娘娘不想和谈, 而门阀勋贵则非常想和大梁和谈。大梁军队围攻益州的那天,门阀中就有人向陛下上书, 说希望陛下能献城投降,不过陛下还未说话, 太后娘娘已经将那人杖杀在殿外,因此再无人提起和谈一事。”
“西蜀眼看要保不住了,你们大梁确实有些欺负人, 兵临城下了才想着和谈, 不就是告诉西蜀不和谈就要流血吗?这个节骨眼上,大家各怀鬼胎。”
“太后想要纠结城中军队突围出去, 往蜀西南逃去,那边有千里瘴林且是苗疆的势力范围,大梁不会贸然攻打,她想要先逃到那边, 再慢慢收拢西蜀力量以图东山再起。而门阀勋贵们则想投降梁国, 如今两派争斗不休。”
许霁川有些不解道:“现在是太后把持朝政, 若是太后根本没有和谈的意图,大可不必和谈,那为何还要答应我们和谈呢?”
金东道微笑道:“朝政虽由太后娘娘把持,可也不是她完全能做主的。如今在这个大难临头的节骨眼上,每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哪里会完全听从太后的意思?你们大梁刚开始喊话要和谈的时候,太后娘娘上朝的时候当即就否定掉了,但朝中门阀贵族激烈反对,后来不知谁将太后娘娘拒绝和谈之事散播到益州城里,百姓群情激愤,在皇宫外集会反对,和门阀来了个里应外合,不得已之下太后娘娘才同意和谈,而且……她也想减缓大梁的攻势,做好西逃的万全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