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霁川将念念在怀里搂了好久,慢慢拍着他的背,念念在小叔叔温暖的怀抱中,渐渐安定下来。
许霁川道:“念念,前段日子先生不是教了你算数吗?你从现在开始每天画一朵小花,等你画到第十朵的时候,小叔叔便回来了。”
“真的?”
“真的!念念你想想,小叔叔什么时候骗过念念。”
念念摇摇头,还是不舍道:“那小叔叔你要快点回来啊!”
许霁川道:“小叔叔每天想着念念,归心似箭,等事情办好了就回来。”
念念很久都不说话,过了好久,才小声道:“拉钩!”
许霁川用小拇指勾住念念的小拇指,两人郑重道:“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吴胜进来的时候就看到这叔侄俩大眼瞪小眼在拉钩,吴胜:“……”
许霁川被他撞到这样幼稚的瞬间,一时间有些羞耻,他故作平静道:“怎么了?”
吴胜道:“少爷,太子殿下已经在门口等您了。”
许霁川收拾好之后就出门了,念念一直将他送到门口,等马车走了好远,他还站在许府门口对着马车挥手。
许霁川从车窗里看着念念变成一个晃动的小点,心里产生了抛弃他的负罪感。
太子殿下看着他一脸心碎不舍的样子,毫无人性地调侃道:“母行千里担忧儿啊!”
许霁川转过头,怒瞪他一眼,道:“滚!”
太子殿下在他的怒视下,识趣地闭上了嘴。
此次祭天,礼部的官员和一些东宫属官全程陪祭,祭天安排在第二天。等第二天祭祀完成之后,太子殿下便说要代天子去京郊微服私访,未免惹人注意,便让东宫其他属官和礼部的大人都回去,自己带着内侍夏石和秋枫还有客卿许霁川便衣出巡,微服去了。
正值早春踏青之时,许霁川他们来到京郊的镇子上,看到有好些孩童正在放纸鸢,有些纸鸢飞地很高很高,许霁川想起来上次放纸鸢还是很小很小的时候,那时候他大哥许延川还在。他说要放江都最高的风筝,许延川便想了个法子,带着他去了城外的齐云山山顶上放风筝,山顶上的风筝,可不就是江都最高的风筝了吗?
正想着,他的思绪就被人打断了,路旁有两个孩童放风筝始终放不起来,就开始互相埋怨,一个道:“方才有风,让你放你磨磨蹭蹭,现在好了吧,没风了,放个屁!”
“你行你放啊,光说有什么意思!”
他俩越说越生气,险些要打起来,许霁川道:“我帮你俩放吧!我个儿高,放的高。”
那两个孩子攥着自己的风筝,不说话。
许霁川蹲下道:“我放不起来赔你俩一个更大的风筝。”
那俩孩子犹犹豫豫地答应了,许霁川于吃喝玩乐一途上无一不精,很快就放起了风筝稳了之后便递给他们了。天色渐晚,太子殿下便说在这村子里住一晚。
正当许霁川一行找到落脚之处的时候,京城里登龙鼓被人敲响了,声闻万里,震动江都!
敲龙鼓,告御状!
第147章 机关算尽
登龙鼓是大周周武帝所创立, 创立之初是为了一些被贪官酷吏逼地走投无路地百姓设立的, 但是这登龙鼓一经设立, 可是造福江都百姓了, 什么鸡毛蒜皮的事情都要敲一敲登龙鼓,这让真正有奇冤的百姓根本没办法通过登龙鼓伸冤, 当时的皇帝陛下被这些小事搞的烦不胜烦, 后来就下令,敲登龙鼓的人先要受一百梃杖, 若是所告不属实,则要以欺君之罪腰斩于市。
一百梃杖若是打的重了便去见了阎王, 就算侥幸不死也只剩下半条命了,如何能告御状?此条法令一出, 登龙鼓前门可罗雀,整个大周朝敲过登龙鼓的冤案不到五个,其中有四个人死在了梃杖下, 但是他们所受的冤屈全部上达天听, 无一不是震惊朝野的大冤案。
自本朝立朝以来,登龙鼓还从未被敲响过, 如今在这个平静寻常的黄昏被人敲响了,不仅惊飞了登龙鼓上停着的鸟雀,也震动了整个江都。
《江都小报》虽然从不涉朝事,但也从江都奇闻的角度切入侧面报道了这个敲响登龙鼓的人。
此人脸色蜡黄, 嘴唇小而厚, 吊梢眼和鼻子挤在一起, 白白浪费了那硕大的脸部面积,额头凸起似可跑马,穿着一袭脏兮兮的白衣服,一身走投无路的穷酸气。
他敲完鼓之后就被登龙鼓衙里的衙内拖进去梃杖了,这人脸虽然对不起江都看官们的期待,但却也是个硬气好汉,那梃杖打在身上,竟是一声未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