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东宫当伴读_作者:晏图(43)

2018-06-20 晏图

  周洪平白受了这无妄之灾,又折损一支小队垂头丧气地走了。

  周洪走了之后,梁元帝让大理寺下去尽快查案,将那内侍的尸体带走好好查验,有什么新线索立即报告。

  大理寺众人领命而去。

  许霁川知道,这件事情恐怕是永无水落石出之日了。

  能清楚侍卫的换岗,小心避开禁军,神不知鬼不觉地潜伏在东墙上将知情的内侍一击毙命的人,一定是个绝顶高手,而且这个高手和大梁的庙堂里的某股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既然他们敢在太子面前公然杀人,那肯定早就有了全身而退的计策。

  许霁川能想清楚的事情,梁元帝和太子又何尝想不明白,只是明面上不能说罢了。

  经此一次,许霁川才发现,太子殿下要面对的敌人要比他想象中更加强大、危险、凶残。

  许霁川站在太子的身侧,逆光中,太子的侧脸绷紧成一个坚毅的弧度。

  虽然今天的内侍之死最后证实并不是属官所为,但这也不意味着东宫就是铁板一块,到底是谁在太子召集众人的时候走漏了消息?

  内侍之死已经成为了一个众人心照不宣的谜团,但是他在生前留下的讯息也同样棘手。

  他的拼死一指将东宫的三位伴读推上了怀疑的风口浪尖。

  第23章 伴读疑云

  冬凌去请陛下的时候,在路上已经将东宫发生的事情都禀报了一遍。

  将内侍之死处理好之后,陛下自然也没有忘记他最后拼死留下的死亡讯息。

  他皱着眉问太子殿下,道:“今天那个内侍最后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太子殿下上前禀报道:“上次许霁川说他在学堂里复习课业,这个小安子来叫他吃饭,路上和他聊天他非常紧张,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他当时觉得有些奇怪。吃完饭回来,许霁川发现自己的论文不见了,找了很久也没找到,不过就是一个自己写的小论文他也没有放在心上。”

  “直到今天他看到附在御史台奏章后面的论文,他才知道他的论文被人拿出东宫流落到了御史台。他觉得此事事关重大,悄悄给儿臣说了。虽然小安子行为诡异,但也并不能因此就说那些事是他做的,儿臣决计不相信东宫里会有人害儿臣,因此儿臣才思忖着将东宫的人全都召集起来查一查,没想到小安子还没有说出真相就被人杀了。”太子有些垂头丧气的。

  陛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皇儿做的很好,只是那歹人太过狡猾,索性那歹人并不是针对你。”

  太子憋了半天憋出个愁苦的笑容。

  陛下看到他这样,思忖着今天早上他将皇儿不分青红皂白就数落一通,心情还没恢复过来就目睹了自己的内侍被暗杀,皇帝陛下想想都心痛。

  又一想,皇儿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坐上了太子之位,每□□里朝外有多少双眼睛盯着他和他的位子,只要他在这个位子上这样的不白之冤就不止承受一次,他虽然贵为一国之君,却也无能为力。他只能力所能及地保护他的皇儿,比如目前的这件事情。

  太子这样说等于直接排除了许霁川的嫌疑,而那天太子和陆昇上朝去了,陆昇的嫌疑也就被排出了,现在嫌疑最大看上去只有李岱敖。

  李家素来和周家交好,不是太子的人马。这在朝堂上也不算什么秘密了。

  李岱敖毕竟只是个十二三岁的小纨绔,看到陛下威严的目光扫过来,吓的一哆嗦险些要跪倒在地。

  他不由的出声为自己辩解:“陛下,不是臣,臣决计……决计不敢做危害太子殿下的事情,请……请陛下明鉴。”

  皇帝陛下威严的目光一扫室内,道:“将李岱敖押下去,暂时禁足在东宫他自己的屋子。”

  李岱敖两股战战,两腿发软道:“陛下,陛下,我冤枉,那天……那天我真的没有去过学堂,不信您可以问许霁川,当时我们是一起吃饭的!!!”

  陛下皱眉道:“还不快押下去!!!”

  身旁的侍卫将喊冤的李岱敖押下去了。

  梁元帝如鹰如电的目光紧紧地锁定了许霁川,他说:“李岱敖说的是真的吗?”

  许霁川对那天的事情记得很清楚,因为李岱敖那天明显是故意冒犯他。

  许霁川曾经猜测李岱敖故意冒犯他是因为心里有事情,紧张了。但是现在,电光石火间,许霁川明白了,李岱敖并不是紧张,而是为了今天,为了出事之后让他帮忙作证,所以不惜冒犯他来加深那天他们之间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