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轮回_作者:尾鱼(174)

2018-05-30 尾鱼

  她推推他:“行了,起来。”

  宗杭起身,从后脑到后背,滑下碎壳石屑无数。

  刚刚那一场连环爆,其声势可见一斑,宗杭觉得自己身上挺脏的,赶紧起身,走到一边又拍又掸。

  易飒抬头看,真是遍地狼藉,四周还散落着一些侥幸生还的蛤蜊,已经没了活力,老迈般挪动着身子。

  她走到原先已经爆出了洞、但现在已经长好了的石壁边,拿手推抹了一番,又不死心地拿匕首划砍。

  宗杭听到动静,也凑了上来,他没看见这洞是怎么补上的,但他很确定之前这儿有个大洞:“咱们爆的那个……洞呢?”

  易飒说:“你有没有听说过,有土石能自己生长?”

  有啊。

  宗杭记得小时候,童虹给他讲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禹治水那一节里,就提到息壤,“息”代表生长,这土壤可以自己生长,无穷无尽,所以《淮南子》里有一句,禹乃以息土填洪水。

  易飒拿手指了指黑褐色的石壁:“息壤。”

  又指顶上泛亮的石灰岩:“息壤。”

  最后指遍地碎肉壳片,还是那两个字:“息壤。”

  宗杭糊涂了,其它且不论,蛤蜊又怎么会是息壤呢。

  易飒给他解释:“以前的人不知道冬虫夏草的原理,说它既是植物又是动物,我不知道息壤是什么,但总觉得跟冬虫夏草有相似之处,既像无知觉的土沙,又像有知觉的动物。”

  她指石壁:“之前我让你‘再撑一会’,就是因为我先前凿的那些槽洞不见了,只剩浅浅的窝,说明这石壁可以自我修复、生长,只是速度比较慢。”

  “但是后来,洞都炸穿了,顶上有什么东西移动下来,几乎是片刻之间,这洞就平了。那东西像光影,其实应该是一层薄土沙粒,修复生长的速度很快。”

  宗杭听得半懂不懂:“一个慢,一个快,会不会是两种东西呢?”

  易飒摇头:“修补出来的效果是一样的,更像是同一种东西,我倒是倾向于觉得:一个是老年,一个是幼年或者盛年。”

  这比喻有些离奇,宗杭过了好大一会才咂摸出味来。

  她的意思是,都是息壤,但组成石壁的这些,经过了很多年头,上了年纪,所以活性很差,顶上的那些,正当盛年,所以修复速度快。

  他忽然想到了什么:“那上头的光……”

  易飒点头:“未经使用的崭新息壤,可能就是带光的,老化或者使用之后,就不发光了。刚刚你提醒我小心,我们看到泛亮的光从石壁上下来,那亮度,比周围还高出一些,可能是它移动或者活动的时候,亮度会提高……”

  亮度?

  宗杭脱口说了句:“那我们在湖底,也看到了白光啊。”

  他一颗心跳得厉害。

  一定是这样的,湖底的白光,巨大,扭卷、翻滚,搅起漩涡水流,也许就是正在剧烈活动的息壤呢,他拿匕首去切,切了个空,拿手去拽,只拽到一些细沙……

  还有这些会自爆的蛤蜊,蛤蜊是含沙的,但如果它们吞进身体里的沙,是息壤呢?受到刺激时,息壤快速生长,体积瞬间暴涨,薄脆的两片贝壳哪敌得过这种快速生长的力量?

  自爆,也就理所当然了。

  第63章

  想明白是息壤,也没能带来什么兴奋和成就感,反而更加一筹莫展。

  这应该不是天然封闭的山洞,而是人被关进来之后,息壤严丝合缝地和洞口长成了一体:好不容易炸开的那个洞被“幼年息壤”给封上了,硬度比之前更高,想再炸估计困难了,而且——

  易飒看着满地碎蛤叹气:“所以说,做人不能太绝,绝了人家的路,也就绝了自己的,刚下手太狠了,不然还能再试一次……”

  现在蛤群这七零八落的,想再造一枚小“蛤弹”都无从下手。

  越想越是丧气,易飒往地上一瘫,一躺,又一蜷。

  没时间概念,不知道在这洞里已经过了多久了,但身上的衣服都干了,至少有个一日夜吧,又累,又渴,关键还饿。

  宗杭给她打气:“易飒,天无绝人之路,我们再想想办法。”

  易飒懒得呛他,还是保持体力吧,没水没饭的时候,别动、别吭声、睡觉养精神,可以支撑得更久——千年王八万年龟,王八乌龟为什么能长寿?说明运动健体,不动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