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歌幼年丧母,少年丧父,若不是一干族老长辈护着,吴夫子照看,他别说要考状元,能长到这么大都不容易。
别的村子也不是没有经历与他相像的少年,失母丧父之后,没长辈护着,他们手中的银钱土地难以保住,别说读书,就是度日也难。
沈鸿发闷下一口酒,又想起他那难缠的婆娘,没脸应这话,道:“我们做的也就是这些,歌儿你有今日,多亏自个争气。”
“这话说得在理。”二爷点头,“村中没帮你多少,倒是你中秀才以来,村里没少借你的势。”
其他几位族老闻言都称是。沈家村村风正,沈歌现如今发达,村人高兴是高兴,但并不贴上来。
沈鸿发道:“歌儿,你现如今是状元,可要找个时日去祭奠你爹娘,莫忘此事。”
沈歌点头,“我知晓。我这次去京中赶考,不仅考上了功名,还找到了我舅舅。”
沈歌将他娘亲的来历略说一遍,隐去一部分,只说与家中走失,后来碰见他舅舅,长得像才发现彼此之间是至亲。
沈鸿发道:“这是老天爷注定的缘分,你中午将亲家舅舅请来,我们见上一见。”
沈歌点头。
二爷道:“既然如此,你娘那头的亲戚也该在族谱中记一笔。这样,你考上状元,原本就该大办一场,我们不如趁此机会修葺祖坟,告慰祖宗的同时也扬我族威。”
第62章 敬茶
沈家村人不仅要祭祖, 还得重建祠堂。
四里八乡来的木匠师傅汇聚于此, 共同商讨建祠堂的大事。
沈歌对这些不熟悉, 便没怎么参与,全权交给村里, 只是一直提供银钱上的支持。
开工当日,全村人又在一起吃开工饭。
沈歌一上午都跟着族老们在讨论建祠堂的事, 眼见要吃午饭,沈歌找来蛮子, “蛮子, 你去荀家庄将荀哥请过来吃午饭。”
“是,夫子。”蛮子应声往外走。
沈鸿发眼见着蛮子离开, 面色发沉。
整个坤究县都知晓当今皇上给沈状元与荀国公赐了婚, 谁也没敢站出来说一句这不妥当,沈鸿发也不敢。
他当初连婆娘反对将沈歌接回家养都抗不过去, 更别说反抗当今圣上的旨意。事实上, 除家人外,还没有人知晓他对侄儿这桩婚事不满。
沈歌自然知道他大伯的心思, 他大伯传统贯了, 接受不了这事也正常。沈歌心中虽无奈,但无法说服他,只能等时光慢慢过去,让他大伯习惯这件事。
对于乡下人来说,一个状元已是天大的官,许多人面对沈歌时态度异常紧张。好在沈歌是正经的沈家村人, 同一个祖宗的种,村人紧张归紧张,见到他还不至于诚惶诚恐。
荀飞光则不然,他乃位高权重的国公,即使大部分人都不知国公究竟是个什么官,他们仍不敢接近荀飞光。
两人即将成婚,无论荀飞光什么身份,他都将是沈家村的一份子,故沈歌坚持请他过来。
荀飞光没耽搁,很快就下山来。
在二爷等几位老人的辞让下,荀飞光坐了主位,沈歌则坐在他旁边。
荀飞光话极少,并不发表意见,只是静静地听着,态度倒很严肃。
沈家村人跟他吃了半餐饭,初步确定他的性格,不由放松了些。
沈歌他们的婚期为六月十六,恰巧还有半个月,沈歌这头无甚好收拾的,荀飞光有荀管事一群人在准备,也无什么亲力亲为的地方。
沈家村祠堂这事暂时告一段落,沈歌便抽时间提着礼物,带着荀飞光去县城拜访吴夫子。
胡青言到沈家村后一直住在沈歌家,荀飞光请他到荀家庄住他也未去。住在沈歌母亲在时建造的房子里,他看着沈歌家那相比起京都住宅乃至先前的胡家来说,显得极为简陋的房子,心中伤感。
沈歌不好多劝,只能给他一些时间。
这日沈歌与荀飞光要去拜访吴夫子,胡青言也说要去。
沈歌答应,“舅舅,您与我去吴夫子家之后可要帮我多说些好话啊。”
“放心,我心中有数。”
沈歌考上状元后还是第一回去拜访吴夫子,这次去的主要目的又是向这位亦师亦父的老人传达婚讯,故礼备得极厚,林林总总放了大半马车。
沈歌先前托萧思远与吴秋帮他说情,吴时予先一步回来探亲时他又托吴师兄与他妻子帮忙说情,沈歌倒不怎么担心吴夫子不接受他这桩婚事,就是怕他有气发不出来,会被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