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学渣的古代种田生活_作者:月寂烟雨(207)

  “不知他们还招不招人,这伙食,就是家里登记成军户我也认了。”年轻的农人吸吸口水,心里很有些意动,“听说最普通的小兵月俸也有一两多,我们累死累活,一年还不一定能挣着一半。”

  “要是他们招人,谁不想去?”旁边年纪大一点的农人给他泼冷水,“看见那些兵老爷没,个个身长八尺,气力惊人,一般人想去他们可不要。”

  年轻农人越发意动,眼睛瞟着人来人往的营地,“我虽不成,但我大兄可以,我明日去问问。”

  此时无战事,百夫长们向上请示后,不需放哨守营的兵丁还搬出酒来喝。

  在军中不得多喝酒,每人喝至多三碗,这些都是村酒,酒味不甚浓,别说三碗,酒量一般的人喝十碗都喝不醉,也就解解酒馋。

  气氛上来了,围着篝火团团坐,有兵丁低声感慨:“老爷与二爷对我们这般好,就算把命赔在这,我也心甘情愿。”

  他们不仅活着时待遇极好,就算不幸损身,抚恤金也能有一百两。家中老娘拿到这笔钱,绝不必担心没人养老送终。

  兵丁们无后顾之忧,是以人人打起仗来都奋不顾身,从不偷奸耍滑。

  旁边的老兵笑斥,“莫说这般丧气话,我等走南闯北这么多年,有哪个将领比得上老爷?我等可要好好爱惜这条性命,留下来多打几个蛮人与洋夷。”

  “说起洋夷,我们来这许久,斥候兄弟派出那么多,也不见他们动静。”

  “这有何出奇,估计听到老爷在这,被吓破胆了。”

  “要我说,洋夷敢来才好,二爷早说了,我们也要造大船,日后派人出海做生意,多挣一笔钱。要是洋夷来到,我们正好把他们的船留下来。”

  “还有上边的火统,也不知晓那些洋夷怎么造出来的火统火药,愣是比我们的要好用。”

  “这算什么?我还听二爷说,外头有许多我等没见过的粮食,要是能弄到种子,一亩田能收十几石粮,那时我们的日子才好过。”

  兵丁们一个两个围绕洋夷畅想未来,几乎所有人都未怀疑过沈歌说的那些话是否真实。

  哪怕有人觉得难以想象,也会有人迅速为沈歌说话,“我们二爷可是状元,大燕开朝几十年最年轻的状元!这般有学问的人,能骗你?”

  沈歌不知底下人的这些话,这次水煮鱼大受好评后,次日他找来人,想弄香菇。

  这年头没有人种香菇,所有香菇都在树林里天生地长,农人有时进山碰巧看见,就会采摘回来晒,要是没见着,也只好做罢。

  除香菇外,山上还有许多别的菇,除冬季不怎么长外,其他三季都有。山里人不缺菇吃,也从未想过要去种。

  沈歌前世看杂书时看过相关资料,种菇最要紧的无非几样——菌丝、锯木屑、水、糖分、温度。

  营地里三千多人,想吃香菇都没地方买去,要是能种,事情便会简单许多。要是实在吃不完,还能晒干卖出去,现今的干货可不算便宜。

  反正现在什么都缺,最不缺的就是人手,沈歌让韶信找几个机灵的小兵过来,特地将种香菇之事与他们一说。

  “先弄点锯木屑,香菇的种子等物我不知晓从哪里能弄到,你们去山里找老农,将先前长香菇的地方的泥土挖一些出来,混到锯木屑里,用箩筐装起来。然后每日浇水保持锯木屑是湿的,水里还要记得放点糖。”

  “糖放多少我也记不大清,你们先少放些,一桶水放一勺糖。此外,将用箩筐放到屋内,尽量别见光,屋内可放温水,让屋子暖和起来。”

  沈歌交代一番,鼓励他们去试,“多种几次,一时种不出也不打紧。”

  几个小兵齐声应诺,转身去找东西种香菇。

  沈歌又找人去发豆芽,发豆芽简单些,许多人都会,这个不必他特地教,只要给足材料便成。也不知多久,营地内方能吃上香菇与豆芽。

  第79章 资敌

  秋日天气有些凉, 香菇与豆芽出芽都慢, 二者还未发起来, 荀九便来了。

  与韶信及百里宜相比,他看起来更年轻些, 面容瘦削俊挺,身材高大结实, 十分引人注目,一般人见着他完全不会把他往情报贩子上猜。

  沈歌与他打招呼, “荀九大哥。”

  “二爷。”荀九点头, 走动间气势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