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宣太后:芈氏传奇_作者:萧盛(17)

2018-04-16 萧盛

  “这好比打狗,把它打痛了之后,再去抚慰她,必投其所好。”芈氏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道:“相国精于此道,怕是不难。”

  嬴驷闻言,禁不住纵声大笑,“你这比喻打得妥帖至极!”

  芈氏正色道:“臣妾有个想法,不知当说不当说。”

  “先说来听听。”

  “我到时可否跟着相国前去?”

  “莫非你精于打狗之法?”嬴驷好奇地问。

  芈氏笑道:“臣妾乃一介女流,何来打狗之法。臣妾只是跟着相国前去,坐在那里,却不说话。”

  嬴驷再次抬头望向屋顶,显然他在思考芈氏的话。芈氏只是看着他,也不说话,屋里一下子沉默了下来,变得十分寂静。

  须臾,嬴驷收回眼神,道:“准了,等来年相国约了齐、楚、魏三国之后,你跟着相国去吧。我要让魏国知道,楚国是大秦的盟亲,他要是坚持合纵,我不只要联楚灭魏,还要灭了他三晋,让那些弱国再无翻身的机会!”

  公元前323年秋,秦约齐、楚、魏等三国大臣在挈桑(今江苏沛县)相会,此次会盟,是张仪连横策略中的其中一步,源于魏国联五国相王、合纵伐秦失败,魏惠王魏罃对齐、楚两国从中作梗一事恨之入骨,因为若非他们插上一脚,秦国极有可能在五国的打击之下被削弱,甚至是被灭国。如今不仅相王、伐秦功败垂成,还让楚国趁机夺去了八个城池,让秦国夺去了曲沃、蒲阳等地(今山西隰县),如此一来一去,损失何其大。

  张仪瞅准了魏惠王的心思,借口帮三国调和,促成挈桑会盟,目的在于进一步与齐、楚二强结为盟好,企图迫使魏国归附秦国,为秦国东出打下基础。

  然而张仪心里知道,此番联盟实际上是一场极其困难的攻坚战,尽管没有弥漫的硝烟,没有剑影刀光,但肯定是暗流汹涌,危机暗潜。如果失败,很有可能再来一次合纵攻秦,那就麻烦了。

  在动身的前一晚,张仪通宵未眠,不管是弱以攻一强的合纵,还是以一强攻众弱的连横,它们只是在这乱局中的一种政治主张,孰优孰劣,却难分说,而且只要方略得当,任一主张都有可能使某一国成为众诸侯之霸主。因此,此次要想让魏国依附秦国,光示好是不行的,还得示强,既要让他得到好处,又得让他受到威胁,这中间的分寸需把握得极好,不能轻也不能重,更不能让齐、楚看出秦国的野心,不然的话,有可能会使挈桑会盟变成齐、楚、魏三国联盟之会,那就大大的不妙了。

  翌日,天气大好,东方朝霞满天,红光耀耀,这在大寒之日是个十分难得的天气。芈氏一大早便来到了相府,会合了张仪、魏冉之后,带了一小队侍卫,轻车简行地出发了。

  “相国去挈桑了,按理今日该到了。这是破合纵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嬴驷看着对面所坐的同父异母的胞弟嬴疾,神色凝重,一双剑眉时不时地挑动着,显然内心有点紧张。从表面上看,这是一次邦交会晤,但如今七国纷争,为了各自的利益什么事做不出来?若是把魏国惹怒了,张仪便有性命之虞。嬴驷心里没底,就把号称为“智囊”的嬴疾叫了过来。

  嬴疾能文能武,从表面上看,肤色黝黑,体格强壮,像个武夫,实则骨子里是个书生,而且是个语出惊人,从不墨守成规的书生。他性格外向,虽好读书,却不与书生来往,平日里只与武夫论棒比斗,可在紧要处却比寻常人心细,能从细节处看出乾坤。

  嬴驷看着嬴疾继道:“这一步走好了,大秦东出、染指中原有望,若是走不好,别说相国有危险,便是秦国也有可能再引来各国合围。”

  嬴疾依旧望着嬴驷,听他说完后,淡淡一笑,“既如此危险,王上何以让芈氏跟着去了?”

  嬴驷嘴角一撇,一副似笑非笑的样子,“如果我说是想给相国多重保障,你信吗?”

  “我信。”嬴疾未作思考,马上道:“对大秦而言,芈氏不及相国重要。”嬴驷笑了,笑得有点无奈,“一旦魏国动手,只要有芈氏在,楚国绝不会袖手旁观,这是我让芈氏去的真正目的。”

  挈桑会场内,摆了两个大箱子,周围并无甲士,只有张仪和芈氏并列端坐在上方的主位,魏冉则充当护卫,站在两人之后。

  过不多时,陆续有人传报:魏相惠施到……楚令尹昭阳、左徒屈原到……齐上卿淳于髡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