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的荣华路_作者:秀木成林(253)

  不过,这一摔实在很厉害,她从现在起都需要卧榻保胎,汤药不断。至于什么时候才能起来,这个得看情况。

  据小道消息称,那两个御医一脸凝重,保住胎后亦未见轻松,情况似乎不大乐观。

  高煦语气淡淡,显然仍相当不悦,“就在方才,秦氏被抬上车驾,回魏王府了。”

  皇宫不留外人住宿,但魏王妃是天子儿媳,情况特殊应能例外的。但问题是,半天时间过去了,皇帝并没有下口谕,赐御医跟进保胎工作。

  在皇宫,很多话不需要言明的,皇帝这是不满意了。

  皇后是了解昌平帝的,所以她不敢用药物,也不敢折腾大的幺蛾子,苦思冥想才弄了个芍药花香粉,搏那可能有的机会。

  她是国母,要抱抱孩子,挺正常的,谁也挑不出错。这点子小事儿,当然不会上达天听,至于安哥儿若是中招,谁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呢?

  即便有怀疑,证据也早销毁了,船过水无痕。

  可惜的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先来了一个安乐大长公主,然后秦采蓝又出了意外,事情闹得太大,皇帝必然知道的。

  这幺蛾子是皇后起头的,帽子当然扣在她脑门上。

  昌平帝前脚赐下御医表态,后脚便当着整个京城的上层出了岔子,他深觉帝皇威严被挑衅,对坤宁宫尤为不满,怎可能还赐下御医?

  那两个御医通透,保住胎后立即走人,皇后也没敢留秦采蓝,只能赶在宫门落匙前,把人送回去了。

  纪婉青摸了摸安哥儿小脸,儿子黑琉璃般的眸子定定看她,她怜惜不已,也对魏王妃生不起太大同情心,只说了句,“好好养着,大约也能把孩子生下吧。”

  高煦冷哼一声,动了他的妻儿,就是动了他的逆鳞,他对魏王妃难免有迁怒,“皇后前后诸般动作,秦氏未必不察。”这女人也没多无辜。

  他声音冷冷,“孤已命林阳许驰加紧速度,尽快将坤宁宫连根拔起。”

  高煦说的,正是通敌信笺一事,纪婉青闻言安抚他,“殿下,此事已大有进展,想必很快就有消息。”

  他轻拍着咿呀叫唤的儿子,“嗯”地应了一声。

  事实上,夫妻二人都知道,通敌信笺一事已进入瓶颈,短时间内怕是很难有结果的。她说的话,不过是安慰之言。

  果然,当年那几个负责收殓的低级武将都找到后,查探展开,结果确实不如人意。

  东宫在暗暂且不说,皇后英国公等人在明,甚至把人拿了,严刑逼供,都依旧无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此事彻底陷入僵局,现在双方都努力寻找着突破口,先一步的,大概能将信笺收入囊中。

  高煦没有跟妻子说太多,只态度轻松的提几句,绝不打搅她调养身体。

  一晃眼大半个月过去了,纪婉青养得极好,面泛绯粉,精神奕奕,床上窝不住了,每天总得在屋里转悠几圈。

  就在这个当口,许驰突然从鞑靼传回一封信,让信笺一事出现了重大转折点。

  第一百零三章

  这段时间里, 许驰一直留在鞑靼王都,协同耶拉, 尝试稍稍深入刺探鞑靼兵力布置情况。

  毕竟高煦要操心的,不仅仅是皇后通敌之事。

  耶拉升了一级, 获取消息比以前便利,这回还有了许驰在外围支应, 查探结果算是达到了预期。

  按照军队、粮食等等调遣的痕迹, 二人判断,鞑靼大战前的准备, 已经差不多了。

  大战的兴起之日,很可能在明年。

  这真不是个好消息,许驰心情沉重, 立即修书一封, 以暗号将此事禀告主子。

  事情已办得差不多,许驰也应该立即折返京城了, 毕竟, 此处并非他久驻之地。

  在离开之前, 他特地等了两天。

  两天后,是耶拉休沐之日, 按照约定, 他会往据点走一趟。

  还有一些事情,需要与对方商讨。

  “耶拉兄弟,明日我便折返京城。”

  次日,耶拉果然来了, 许驰与他并肩进了屋,寒暄几句并挥退下属,便直奔主题,“虽此处据点你仍来去自如,不过现在,我却有些事情,要提前与商讨妥当。”

  他是暗卫副统领,说的话直接呈于皇太子案前,与据点属下不可同日而语。某些关键事宜,越少人知道越好,当然得提前商定。

  许驰要说的,是有关明年大战的事情。

  耶拉肯定是要继续留下来当暗牒的,爬到他这位置不容易,到了交战的关键时期,很可能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