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的荣华路_作者:秀木成林(359)

  迫在眉睫。

  但问题是,无人有资格做此决定。

  皇太子没有,朝臣百姓更没有,除了皇帝本人乐意禅位,其余人其实想一想,都是大不敬重罪。

  第一百四十三章

  此题无解。

  话题一挑起, 就被卡住了,一干重臣愁眉苦脸, 难道真只等束手无策等待皇帝驾崩?

  王瑞珩几次张嘴欲言,但最终都咽了回去。

  昌平帝是先帝托付到他手上的, 这么多年来苦心辅助,有感情有忠心, 他很希望能和谐解决, 可惜矛盾重重,明显不可能的。

  老首辅长嗟短叹, 脸上纵横的沟壑更深了几分。

  事情陷入不可解的僵局。

  高煦一直安静旁观,见状眸光微微一闪。

  他早有了准备。

  高煦视线一动,状似不经意往伍庆同身上扫过。

  该他上场了。

  “王阁老。”

  伍庆同, 昌平帝宠臣魁首, 正是与孙进忠同批倒向东宫的另一人,东宫计划不可或缺的其中一部分, 他观察着形势, 正觉得差不多该自己上场时, 就察觉高煦视线。

  他当即上前一步,打破沉默, 朝王瑞珩一揖, 抬首讨好笑笑,“王大人,不若让下官试上一试。”

  伍庆同的笑有些谄媚,话罢他又朝高煦方向深揖一礼, 巴结之色更加明显,“下官愿为皇太子殿下分忧,愿意为诸位大人分忧。”

  昌平帝大势已去,宠臣另谋出路很平常,毕竟皇太子英明,他一旦登上大位,这些往日擅长献女逢迎的高官,垮台在即。

  即便官位不保,能顺利退场得个善终也是好的。

  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伍庆同刚出头,后面好几个就凑上来了,纷纷毛遂自荐。

  王瑞珩紧蹙的眉心稍松了松,打量伍庆同片刻,问道:“不知,伍大人有何良策?”

  虽然不想承认,但这些宠臣能在众多拍马者中脱颖而出,不得不说,他们肯定有某些过人之处,一般时候看不上眼,但非常之时未必不能当个奇兵。

  王瑞珩知道太子不好讨论这个话题,主动挑了大梁,虽语带狐疑,但到底肯正面相询。

  这是把伍庆同放在能对话的高度了。

  伍庆同当然懂,他目露喜色,又对高煦方向恭敬施了个礼,才道:“诸位大人,你们可能对陛下有些许误会。”

  “陛下其实不难说话,只要说到点子上,陛下还是会很容易纳取谏言的。”

  诸臣听得一阵无语,伍庆同所谓的谏言,他们能猜测一二,但问题是,这个谏言能与禅位相提并论吗?

  不是事大事小,而是一个是享乐,另一个则是剥夺权位,性质不同。

  大家的神色,伍庆同不是没看见,他胸有成竹笑笑,“诸位大人,只要说话方式妥当,晓以利弊,用上水磨功夫,也不是没有成数的。”

  就好比,你可以换个方式劝,说养好的身子,才有其他可能,不然气死了,那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吗?

  届时,皇太子不是一样上位?

  其他重臣肯定不能这般说话,但伍庆同能啊,他这角色正适合这般劝谏。

  以王瑞珩为首的诸臣豁然开朗,是啊,虽另辟幽径,但结果相同。

  其实不是他们不聪明,而是受观念的约束,导致他们根本没往这边想。

  况且,一般臣子在昌平帝面前,不但说不上这种话,而且就算说了皇帝也听不进去,术业有专攻,这活儿还真非昌平帝这群宠臣不可。

  王瑞珩颔首,“陛下龙体康健,对你们有益无害。”

  他环视一圈,最终将视线放在伍庆同身上,“伍大人,既然法子是你提出的,你需多多尽心,殿下与我等,都不会忘记你的功劳。”

  一事不烦二主,这活计人多反而不美,就交给率先提出的伍庆同。

  “下官定不辱使命。”

  伍庆同大喜,忙拱手领命,须臾他补充,“不过,此事并非一蹴而就,请殿下与大人们静候一些时日。”

  这点不难理解,“伍大人不必焦急,需以陛下龙体与大局为要。”

  伍庆同的自信不是装出来的,补充条件合情合理,进一步增加了可信度,他应下之后,大家都松了口气。

  能和谐解决,再好不过。

  接下来,伍庆同就身负重任进了乾清宫。

  期间,王瑞珩等人不是没求见过,可惜昌平帝立即暴躁起来怒吼“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