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女为后_作者:鹊上心头(113)

  付巧言不明所以,只接过揣进袖中。

  等许多事都安排好了,沈福又给她讲了许多文墨院的规矩和八殿下的习惯,这才打发她回去。

  这一等就是十天功夫,付巧言白日里依旧去书房收拾,下午陪着淑妃念书,大概是因着将要离开,主仆两个倒是比以前亲密不少。

  上元节那日清晨,天气极好,金灿灿的日光照的院中梅花亮堂堂,十分精神。

  付巧言正用过早饭往正屋里去,转身就听一把有些熟悉的嗓音响起:“阿福,新年好啊,娘娘这会儿起了吗?”

  她转头一看,恰是冯秀莲站在门口,同沈福寒暄。

  付巧言心想:来了。

  第48章 文墨院

  从景玉宫到外五所的路寒冷而漫长。

  她们不能从乾清宫和勤政殿之间的长巷里走, 就只能从慈宁宫前走到最东边的小道上出后宫。

  这会儿刚过了上元, 正是元月里, 宫里却一点喜色都无。路上行色匆匆的宫人们面容泛着苦涩的青白,一个比一个颓丧。

  有些宫女黄门认识冯秀莲, 也只默默向她行了礼,并未多言。

  她们仿佛宫墙下面栽种的如意树,沉默地仿佛是从来不会讲话一般。

  隆庆帝病重难愈,听闻已经许久都没有上朝了。宫里头人心惶惶,因为皇后娘娘手腕强硬才勉强平息下来。

  但是大小宫妃心里头没有不怕的,连带着宫人们都惶惶不可终日。

  就连冯秀莲带着三个俊俏的小宫人往东南角的鱼跃门行去,都没让路上的宫人们关注更多。

  这个时候谁都顾不上旁人了。

  大越无旧例让宫人殉葬,但隔三差五也有储君选宫人生殉先父以示孝道, 如今长信宫里确实宫人数量不足,然而人们却还是无法安心。

  毕竟储君是谁依旧无人知晓。

  不管宫里现在到底何种样子, 冯秀莲一行三人还是紧赶慢赶来到鱼跃门处。

  鱼跃门是后宫与前朝中唯一一扇敞开的宫门,只不过有禁卫把守,来回通过需有腰牌。

  平日里皇子们要从这里去后面看望母妃, 而宫女黄门也需要通过这里出来办事。

  这会儿守门的两个禁卫均是腰挂火器,一身肃穆非常。

  冯秀莲从腰间摘下尚宫的牌子,递给左边那位军爷:“大人, 我是尚宫冯秀莲,奉皇后娘娘懿旨给纯王殿下送宫人去。”

  那禁卫看了一眼腰牌,又扫了一眼冯秀莲的脸庞,便飞快把它递了回来。

  “莲姑姑, 辛苦了。”

  他客气道。

  禁卫都是从九品,比冯秀莲八品的官职要低上三层。

  大家都客客气气,办事就简单了。冯秀莲也客气道了声辛苦,把三个小宫女领到身边,每个人都给发了一个腰牌。

  上书良媛两字。

  说来是很奇怪的,宫里的妃妾们都是有位印,皇后娘娘的自然就是凤玺了,其他宫妃的按制都是上书妃位,她们都没有腰牌,因为一生都说不得没机会出宫。而外五所的女眷们就没人能有位印了,像她们这种无品无级的良媛,都是这样一块腰牌。

  而她们却是能出宫行走的。

  王爷们将来肯定要离开这座繁华的长信宫,拥有自己的府邸,再来便是客人了。

  只除了一位。

  付巧言抓紧那块小巧的腰牌,把它仔细塞进袖中。

  因是说给纯王送的宫人,那两位禁卫都没敢多看她们,只匆匆在她们脸上扫过,便挥手放行了。

  出了鱼跃门,转头就是宽敞的宫道。

  前朝虽然听着不算很大,实际上也并不小。

  乾清宫东边都算是外五所,历代的皇子们十岁后都是在这边长大,说是叫所,实际上类似民间那种一进宅子似的小院成排挨着,前后大概能有十几个院落。

  在皇子们住所之前,有骑射场、勤学殿、小花园,甚至还有一所藏书楼。这里是大越皇子们短暂的家。

  外五所看着很大,实际上也很拥挤。皇子多的时候一人只有一进的院子可住,皇子少的时候就另当别论了。

  荣锦棠运气好,他年纪跟兄长们差的有些多,加上隆庆帝的子嗣并不丰,所以他倒是没体会过那种一进院子住一群人的逼仄。

  如今外五所他占了一半,七皇子占了一半,两个人住的宽敞极了,一人都有三进的院子。

  付巧言沉默地跟着冯秀莲,远远就瞧见文墨院的牌匾来,心里不由一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