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女为后_作者:鹊上心头(63)

  后来她养了锦棠,日子就更好过一些。孩子从小到大总有这样那样的事忙,人一忙起来,就不觉得无聊。

  一年又一年,一晃眼荣锦棠都十五了,她也渐渐老去了。

  她不爱出门看景也不喜串门聊天,每日里不过读读书写写字,日子竟是一日比一日难熬了。这些事,她没跟沈福讲过。

  沈福自幼跟着她,陪她长大跟她进宫,一直是她最贴心的人了。后来沈福年纪大了,她也给仔细挑选了一门亲事,许她出宫养个孩子,等到家里事不多再回来。

  不过沈福到底记挂她,儿子周岁后就回了宫,宫里的姑姑们能被主子开恩赐婚的,大多都住在宫门口长巷里,她男人是个九品衙差,住在那也很便宜。

  她一开始是一旬回去一次,后来是两旬一次,现在儿子娶了媳妇,她就把家里事放给媳妇管,一月回去一次看看家里人。

  这些年来她同淑妃比以前更亲近了些,也多少看出她渐渐没了笑容。

  宫人们都看主子娘娘锦衣玉食奴婢成群,可这没盼头的日子真是咬牙也过不下去的。

  年纪小的宫人们想着以后出宫回家,年纪大的宫人们盼着升做姑姑,那些心大的也想奋斗个前程出来,总归是有些愿景的。

  可位分做到淑妃这,就已经到头了。

  她上面有贵妃,贵妃上有皇后,这两位轻易不会动也不能动,再说,淑妃早就对位分没甚想法了。

  如今唯一能让她高兴的便只有书和两个孩子的事了。

  沈福恰恰就是看出她这一点,才找了这小丫头过来。

  人,倒是找对了。

  淑妃懒懒躺在榻上,她半闭着眼,听着耳畔美丽无双的少女活灵活现地讲着故事。难怪人人都想红袖添香,这雅致自是极美的。

  第28章 母亲

  这本《周山志》若是平素淑妃自己看,一下午的功夫便能全部看完,这会儿换了小丫头给她讲,晚上前才将将讲完其中两篇。

  小丫头声音十分悦耳,讲起话来不快不慢,她甚至会学那猫儿叫,“喵喵喵”的好不可爱。

  荣锦棠走到书房门口时,偏巧就听到里面一把少女音甜甜道:“哥哥知我心意,如他日金玉良缘,定当温柔缱绻,白首不离。”

  她这一句话念的比那词还要婉转,端是极好听的。

  他诧异地挑了挑眉,摆手让跟在身后的寒烟退去,站在门口听了下来。

  只听那里面少女突然压低了嗓子,学着男子说话的音调道:“莲妹心若琉璃,待我坚如磐石,表哥也允诺与你,此生恩爱不移,一生一世一双人尔。”

  这两句说完,那少女突地又换了一把嗓子,这一回倒是说的念白。

  “只说那小小姐与表哥春游定情,情真意切恩爱非常,却不知他日飞来横祸,分了金童玉女,断了难得好姻缘。”

  这一句说完,屋里便就安静了下来。

  荣锦棠面上没甚表情,等到里面母亲同那丫头闲话两句,他才抬手敲了敲门:“母亲,儿子过来讨顿晚膳。”

  里面淑妃的声音陡然欢快起来:“你怎么来了呀,还不快进来。”

  荣锦棠心中一暖,一双璀璨的眼眸好似点亮了光,星星点点满是笑意。

  他推门而入,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窗边榻上,盈盈看向自己。

  旁边有个高挑消瘦的身影立在那里,她垂着首,只能叫人瞧见乌黑的秀发和尖细的下巴。

  荣锦棠快走两步,利落坐到淑妃身边:“今日里下课早,我便同尚宫局吩咐了一声,过来陪母亲用晚膳。”

  已经搬到外五所的皇子们要回来看望母妃,大多需要同尚宫局吩咐,好让那边安排好皇子的衣食,也要嘱咐守门的黄门做好登记,以便确定在宫门落锁之前皇子回到前五所。

  虽说皇子们只会去看望亲生母亲,但宫中宫人甚多,年纪轻的庶妃不计其数,要是一个弄不好,实在是丢了整个宗室的脸面。从开国至今,对内外宫的管理就甚为严格。

  荣锦棠很少会在晚膳时候来,他一般是中午免了午休,抽空过来陪母妃用膳,主动说些自己的近况好让母妃安心,这才匆匆离开。

  他跟淑妃一样都是谨慎惯了的性子,能不给人留有话柄,是连张口都不会叫人张的。

  今日这般晚膳而来,想必是有些事情的。

  事出反常必有妖,淑妃也没直接问,只吩咐付巧言:“巧言去同你姑姑说一声,这便摆膳吧,记得叫她吩咐御膳房加个西湖牛肉羹和银丝卷,就说八殿下在我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