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宠后_作者:王辰予弈(351)

2018-04-13 王辰予弈

  萧燕绥自然是立刻抄起自己的随记本跟了上去。

  祖孙二人从正厅转移到了萧嵩的书房里,萧燕绥就看着祖父萧嵩从博物架上取下了一个盒子,打开后,里面是一方白玉雕刻的印章。

  萧燕绥眨了眨眼睛,随后,萧嵩小心翼翼的将这方印章取了出来,然后也不知道在什么位置轻轻拨拉了一下,便取出了一个隔层。

  萧燕绥压根没问萧嵩都已经致仕回乡养老了,怎么还能随手就拿出大唐疆域图、尤其还是当地的详细地形图来这种问题,等到萧嵩帮她把图纸找出来之后,萧燕绥也就直接在萧嵩的书房里坐下,埋首伏案,拿着尺子等比例的画了一张简易的地形图出来——毕竟,她只是需要了解山势的走势、河水的流向,然后在此基础上琢磨水车的相关数据,对于太过敏感的军事布防问题,至少目前,并不想要深究……

  萧嵩仿佛不知道自己给自家孙女拿出来的东西,有多么的惊人一般,竟然就真的这么任由萧燕绥记录数据,等她飞快的画出了一个十分粗略的仿制品后,又从容不迫的将那地图慢条斯理的收了起来。

  萧燕绥还在纸面上勾勾画画,萧嵩站在她旁边好奇的观察了一会儿,虽然看不太懂,不过,图纸上的图样倒是隐约有了基本轮廓,和实际上的水车比对了一下之后,萧嵩忍不住开口道:“六娘,你之前要找墨家机关术的书籍,我记得,那些书里面,也大多是这种图样?”

  萧燕绥点了点头,“嗯。”

  ——虽然每个年代的具体标准都会发生变化,不过说实话,图纸的精髓和核心内容,完全可以说,数千年来其实是完整继承下来的。

  说白了,萧燕绥有时候经常看不懂唐朝这会儿比较考究的书里的文言文,可是,她连蒙带猜的却能看得懂很多古代的图纸。同样的,若是换成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他看这些图纸肯定费劲,但是,对于文言文,肯定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自己的见解,毕竟,这里面有一种文化的继承性和连贯性。

  “原来如此。”萧嵩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萧燕绥拿着刚刚炮制的地图,和萧嵩打了个招呼,正要回自己的院子继续鼓捣,然而,萧嵩却突然开口叫住了她。

  萧燕绥转过头来,不解道:“阿翁?”

  “王忠嗣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到,之前给王思礼的一摞图纸中,有个‘火炕’的东西。”萧嵩慢慢悠悠的说道。

  “哦,那个呀,是我给的。”萧燕绥随口回答道:“火炕这种东西,其实和地暖的原理差不太多,但是没地暖舒服,不过,西北一带的冬季,寻常百姓人家,应该很有必要了。”

  毕竟地暖是地面热乎,然后屋子暖和,但是人依然还是睡在床上的。

  至于土炕、或者说是火炕,说白了,在不烧火的时候,其实就等于是睡在了地面上。冬天暖和了自然是好事,可是到了夏季的时候,尤其要注意每天烧一把火去去潮气,不然的话,人睡在上面反而容易生病……

  萧嵩点了点头,当初重建他现在住的这个院子的时候,萧燕绥就提到过这些话,只不过,萧嵩之前并不曾想到,自家孙女没琢磨着在江南一带推广“火炕”这种设计,而是直接把图纸给了王思礼。

  “能够用得上的东西,自然会很快流通开来的。”萧燕绥倒是不着急,尤其火炕这种东西,本身的建造难度其实很低,寻常百姓自己会盖房子的,看看怎么搭的,自然就能学会了,有些东西,本来就是潜移默化间就会遍地开花了。

  萧嵩这才道:“如此,既然你心里有数,阿翁也就放心了。”

  萧燕绥笑了笑,她虽然行事肆意,不过,一般都是窝在家里折腾,倒是不怎么在外面去刷存在感,对于她的作风,萧嵩也是心里明白,不然的话,也不会当真就这么任由她去胡闹了。

  “还有一事,倒是和这个关系不大了。”萧嵩又道:“王忠嗣在信中说,他推掉了河东节度使之职后,本以为会是他麾下一员大将哥舒翰继任,没想到的是,圣人竟然将河东节度使一职也给了安禄山,使其成为了新的三镇节度使……”

  听到这个名字,萧燕绥陡然一惊,“安禄山?”

  第130章

  “是, 那个胡人出身的安禄山。”萧嵩依旧是慢条斯理的语气,眼皮却抬了起来, 定定的看向萧燕绥, 片刻后,萧嵩按捺住心底的纳闷,以一种极其平静的语气叙述道:“六娘, 安禄山这个人,有什么不对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