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乱将至, 一切事情都变得无可奈何。
吃完了饭, 放下筷子。县太爷看着二人, 重重叹口气。
“回去吧,这回回去,就别回来了。”往日都是千叮咛万嘱咐尽快回来。显得这次的不同, 尤为凄凉。
二狗子张张嘴不知道说什么,看向李季。李季习惯了提二狗子开口:“我们在家等您回来。”
县太爷点头,嘱咐了一句:“我这回会派人陪着你们回去, 帮你们打理东西搬上山。村里人只管着提一嘴就是了, 回头我会安排一并上山。不过上山以后, 二狗子是我儿子的这件事就瞒不住了。当然, 也没必要瞒着了。到时候你们尽管住的远远的。山上地方盖得安全, 也不怕猛兽。加上又二狗子。你们无聊了, 就道居住地去看看,喜欢清静, 自己住着也方便。”
县太爷直接将他们二人送到了侧门外。一行四辆马车, 还有几个骑马的佣人跟着。
这么多人,足够在一两天内帮着把李季家里头的东西收拾收拾搬进山里头。剩下的事情,就都好办了。
站在马车前,李季回首, 看到那台阶上站着的县太爷透着一股子沧桑。
县太爷注意到李季的目光,含笑道:“走吧,好好过日子。”
李季点头,跟二狗子坐上马车,一路绝尘而去。
直到马车不见了,县太爷才不舍的移开目光。
“将愿意走的都集中起来,不愿意上山的也不强留,每家每户发放十斤粮食一钱银子。剩下的就看他们在家的造化吧。”
能做到这些,已经是仁至义尽了。县太爷人单力薄,能做到这些,已经是实属不易。
所有的百姓此时此刻都站在了选择的路口上。走上哪一条路,直觉决定了未来生死。
县太爷不能帮他们做决定,也不会逼着他们。该做的他都做了,那么不愿意跟着他的,会面对什么样的结果,都不是县太爷的责任了。
派去支援的八百名将士只回来了不足三百人,且个个身上都受了伤。不是他们临阵逃脱,而是那座城池已破,他们这些人,实在没必要留在那里送死。还不如回来,跟着指挥使和县太爷一同守护这里。
县太爷集中全县的郎中,包括自家的府医都派出去了,只能尽可能在战乱来临之前,让他们的情况再好一些。
二狗子和李季回了村里。此时村里也知道了要打仗的这件事,昨天就已经有衙役敲着锣挨家挨户的通知。一夜之间,已经又几户人家带着家里的东西逃跑了。逃走的,都是慌忙之间将家里的东西能卖就卖,不能卖又拿不走的,就只能扔下了。
也就是粮食能卖出去,而且粮食又多又重,根本带不长远,反而会在逃难的路上隐忍注意。还不如身上背个几十斤粮食,将剩下的都换了银子,到时候走的勤快些到了安全地方,再购买补给。
这打仗来的快,有的时候都未必给人时间准备,所以要想活下去,就必须快人一步才行。
甚至李季刚到家的时候,村里有的人家还在搬东西。不少人家为了粮食的价格吵得不可开。
临近打仗,粮食的价格肯定要涨的。可卖粮食的又仗着对方忙着离开,死死往下头压价。因此麻烦不断,混乱极了。
李季道家门口,还不在村里头,就能听见村里头乌央乌央的吵闹声。先进家门,家里头的牲口饿了一天一宿叫的正厉害。先将他们肚子喂饱了,猪这边也来不及煮猪食了,直接给猪倒了玉米碎。猪饿极了,吃着也香甜。
一片糟乱的声音总算安静下来。小尾巴就好弄了,车上带了些腊肉,切一些给小尾巴垫垫肚子,只等着晚上做了饭再好好喂一顿。
带来了一共十个仆人,先忙着将马车上的东西搬上山李。提前给了地图,他们上山也不怕迷路。加上每个人都会写拳脚。就算遇到了野兽打不过,逃走是容易的。
其实山上的住处已经准备不少东西了。但也架不住县太爷不放心。多准备些东西放山里头,也是为了保证以后在山上日子过的再好一些。
等他们上山了,李季跟二狗子先做个规划。将要送给县太爷的牲口,和自家留着吃以及做种的牲口分开,像是牛羊猪这样的大牲口,是必须留着的。以后若是下了崽子,全都给县太爷,也不会心疼。
剩下的鸡、鹅还有兔子。李季每样留个十只二十只的就够自己啊吃的了。到时候上了山,二狗子打猎也方便,就算一直不留,这吃肉上面也不用太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