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粥小菜[种田]_作者:齐氏孙泉(460)

2018-04-07 齐氏孙泉

  围墙里头都被开荒了,一朵野花也没有。山里头各色花乱人眼,也最适合给姑娘带。

  越是这种时候,越是闲着没事谈情说爱的。这朝廷都快没了,能活着就是清醒的事儿,现在吃饱喝足了,自然是要趁着安生的时候娶妻生子。

  县太爷一再说了不准去围墙外头,也拦不住那些想要增加姑娘好感的半大小子!这一个偷跑出去摘花赢得了姑娘的好感,这别的小伙子看着眼馋,就纷纷效仿了。

  眼瞧着受伤的一个个,县太爷想了个馊主意。

  严抓翻围墙出去摘花的。在遇到了,就那两盒胭脂出来,给翻墙的描眉画鬓做姑娘大半绕着营地走一圈,说到做到。

  在有两个小伙子不信邪以身试法以后,整个基地再也没有感越雷池一步的了。

  有几对成亲的,县太爷也懂送了点心意。在他看来不过是随手送的东西,对于老百姓来说可是不得了的大事。收到礼物的也备受羡慕,闹得原本没打算早结婚的,也有些心里痒痒了。

  庄稼长得有些慢,不过涨势还不错,瞧着收成也不会太少。去年过冬,大半的人穿的都是旧棉衣。营地里头皮子攒了不少。县太爷有心,集合了些针线活好的女人,一起将皮子做成皮衣,用作冬天御寒。

  最先要给出去打猎的人做一套合身的,随后是定期巡逻的,再往后是厨房,厨房的人用水最多,而水缸为了节省地方放在了外头用棉被盖着。着出门进去的,冷热交替最容易风寒。

  再然后是来自。老人的话基地内只有一两个,跟孩子的算在一起做出来。

  如果那个时候皮子还够用,或是以后皮子再多了,再一个个做过去,争取人手一套。

  这在山上的时候可以御寒。以后天下太平了若是下山也带走。是自家留着御寒一代代传下去,还是典当了换银两重新安身立命,都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这也算县太爷送他们的一份礼物。

  每个人都是量身做的。到谁了过去好好给量一下尺寸。

  营地里头除了冬天,基本上是闲不住的。鸡毛蒜皮的矛盾也逐渐躲起来。这县太爷连朝廷都快没了,他还在做百姓的父母官,这一天也够忙碌的。

  也就是这时候,探子带过来一封信。说是前些日子又一支队伍进山,直奔之前做的假营地,不过道那里留一封信就下山了。探子将信交给县太爷。

  县太爷打开一看,只看看了开头,就退了所有人。

  一共三张纸,总结一下意思,与其说是招安,不如说是想要让县太爷入吴朝为官。

  吴国主公很看好县太爷,又了解了县太爷从前乃国之栋梁,只因被奸人所害,才会道一个,末流小地方做个小小县令。吴国主公是个惜才之人,加上之前也算有些交际。所以才有了收揽之心。

  县太爷不是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自然明白这更深一层的意思。若说是入境围观扶摇直上。若是倒退十年,无论是有什么目的,县太爷都愿意去闯一闯。可的现如今县太爷犹豫了。

  从前他孤身一人。怎么闯荡都不怕。现如今他有了儿子,有了孙子。未来有所牵挂。其实这官场上的是非。反倒不重要了。

  只是当了这许多年的官。要说一下子全部放下了,也不太现实。

  而且若是当真入境到了新主跟前。或许有法子帮着原本那些问心无愧却备受排挤的同僚开辟一条出路。榆次同时,也有机会知晓战乱后百姓们的生活。多少出些力。

  可家里又怎么办?

  两边都是牵挂,都是放不下。县太爷心里头思绪万千,一时也想不出两全其美的法子。官场如何他比谁都清楚。更何况他这个前朝的官,在本朝是什么样的情景,他不是不清楚。

  这左右思考的功夫,又逢李季带着跟二狗子一起摘得的野果过来看他。

  县太爷整理下心思,开始纠结要不要跟李季商量一下。

  “还忙呢?来的倒是不敢巧了。只是这野果还是要新鲜吃的好。”李季过来将篮子放好。瞧着屋里头没人。除非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否则县太爷随时留人伺候的。

  “要不我跟二狗子出去待一会儿?”李季道。

  “没事,你们是不放着的。做吧。”心态也捏着这三张信纸,只觉得无比沉重。

  李季跟二狗子做下,瞧着县太爷手里的纸。他不识字,却清楚那是风信。这种时候了,会有谁寄信给县太爷呢?又是怎么寄到县太爷的手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