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几个人都捆好了堵住了嘴,一路扯着到了县边上。十几个伤残的孩子有的走路都费劲,都就近安排在大杂院里,让李金他们请郎中给看看,看看其中有没有孩子能治好。
县里头现在只剩下两个大夫了,一个大杂院请去,另一个请到了客栈里。三儿在客栈里头根爹娘团聚,大夫也在客栈里给三儿看腿。
三儿的爹娘还有奶奶没忍住扑在三儿的身上哭得厉害,当爷爷的也在一旁抹眼泪。回过头瞧见李季,扑通一声跪下去了。
“四叔啊!您可真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啊!”作势就要磕头。这么大岁数了李季哪敢真受他这么大礼?就算辈分在那里,李季也怕折寿。
伸手将人扶起来,李季道:“孩子找回来就是好事,豆子自家人,别那么客气。孩子这边吃苦了,先让大夫好好瞧瞧。”
骨头折了,还在孩子岁数不大,正是长身子的时候,接上了只要好好样子,以后应该看不出什么毛病,不会变成瘸子。
也是清醒这刚断没多久,要是真耽搁了十天半个月的,那肯定是要落下病根的。
孩子找回来没事了,大夫给孩子接骨。三儿到底是孩子,疼的一个劲挣扎,根本不配合,最后还是爹娘帮着按住了人,这才弄好。
一忙就是半夜,大夫开了药,擦擦汗打算回去歇下。
李季塞了几两银子给大夫:“我也知道您辛苦坏了,只是大杂院那边还有孩子受了伤,那边就一个大夫怕是就不好。您多受累,过去帮帮忙吧!”
给的银子多,加上受伤的都是些孩子,大夫点头,收拾好东西跟着李季和二狗子一起去了大杂院。
那两个新抓来的孩子都是心伤,最容易治愈,所以最先治疗的就是这两个。发热的孩子后腰受了重击,弄不好怕是要摊了。那个胳膊脱臼的还好,更多的是受了惊吓。接回去吃些镇静的汤药就好了。、
后面才是那些被认为弄残的孩子们。
别说那些已经骨折许久的孩子了,就是那些只是脱臼的孩子要治也困难了。因为脱臼的时间太久了。普通的脱臼算不得病,懂些的两下就接回去了,可这种脱臼一直没往回接,就这么经年累月的错位,骨肉都定了型想要弄回去就费劲了。
这些孩子刚来这里还满是恐惧和警惕,他们不知道以后会面对什么,同样也怕那些人突然回来,再把它们带走。
郎中跟大杂院里干活的一行人都在安慰着,甚至还带几个孩子过来陪他们说话。
李季跟二狗子过来又带来一个郎中,给之前的那个大夫减了负,两位大夫一起诊治快了些,那些没办法治疗的,这往后的日子也就是这样了。剩下还有些治愈可能的,大夫也都尽量想法子。
李季过来的时候才想起来,连忙让人忙起来给孩子们好好做顿饭,刚到的时候他们正在吃饭,灯光昏暗也没瞧见他们吃什么,但既然饭没吃完,那肯定还饿着肚子的。
知道他们之前时长吃不饱,怕他们突然吃了油性坏肚子,只住了好消化的瘦肉粥,煮的烂烂的加上些盐。等凉一凉每个孩子都分上一碗,吃不饱还有,往饱了吃。
每个孩子接过碗连勺子都不用,仰起脖子大口大口的喝着。
他们已经好长时间没迟到米饭,没迟到这么有滋味这么香的东西了,大部分都是一边吃糖一边哭,可吃完了碗里的饭,又不敢开口再要。
还是帮忙盛饭的女人心系,看着谁的碗空了,就给添上一勺子,差不多每个人都吃了两碗就停下了。一个个都这么瘦,不能一下子往撑了吃怕受不了。那些胳膊有残疾的,有人拿着碗一口一口喂着。孩子们吃饱了,戒心这才放下来些。
有的机灵些的孩子帮忙问些问题,然后再将回答告诉李季。
有的孩子连自己是哪里人都不知道,甚至都不记得被抓住多久了。有的还是婴儿就被抱进来,打小的时候就被大一些的孩子抱着沿街乞讨。有的人瞧见一个残疾孩子还要照顾婴儿的弟弟妹妹,心中可怜能给更多的银子。
一天只有一顿饭,还是只有要到钱多的孩子才能吃到。吃的东西大部分孩子都叫不出名字,只有岁数大一些,见识多一点的孩子,才能说出那是麸料。说白了,就是喂牲口的。
正常情况下,那是闹饥荒是在没有食物的时候充饥的,确实这些孩子这些年来的主要食物。
一个孩子一天怎么也能要来一百个铜板,连个铜板就能买一个足够一个孩子一天吃饱饱的馒头。可这些人,却将银子揣进口袋,那这些孩子当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