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漪无声_作者:moranshi(14)

2018-03-26 moranshi

  “军机处还在办。”

  光绪吐了漱口茶。“马上电报,传康有为今天到园子来,我在仁寿殿等他。”

  兰琴以为自己听错了,“爷,今天?”

  “对,今天。”

  “爷,在……在园子里?”

  “对。就在园子里。”

  “喳!”

  那一刻兰琴知道,那是光绪在宣战。

  那是羸弱的手无寸铁的战士在向一整个政权宣战。

  那是一场根本不可能赢的战争。一场堵上整个政治生涯甚至是生命的战争。

  那是一条背离了孝道却扛起大义的孤独之路。

  那是一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真英雄。

  兰琴一时语塞住,被眼前这个人彻底撼动了,那一刻他甚至忘了自己不过是个受良知唾弃的眼线,而开始幻想能成为他迈向梦想的同路人。哪怕自己只是这条路上的铺路石。

  很多年以后,每每兰琴闭上眼睛,当时光绪的模样都会清晰的映进他的眼帘。

  只是穿着那样一件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江绸单袍,眼前的这个人却好似周身都散发着微弱却耀眼的光。

  光绪咂了一口茶,利落地放下盖碗,他缓缓重坐回榻上——似一位真正的君王。

  第4章 朝来寒雨晚来风

  入夏了。

  阴历六月中旬的紫禁城整日整日地被笼罩在连成片的蝉鸣里。

  年轻的皇帝以他近乎倔强的方式,让那些关乎政治制度、军事、科举、农商的变法诏书雪片一样的下达。他有他的办法。带着些许骄傲和孤独,甚至是癫狂。

  养心殿里。各部主事臣工几乎都在,不断有人呈上新的奏折,也不断有人领了圣谕下去督办。光绪根本无暇从一摞摞的奏折中抬头,一边问话,一边在折子上做批示。

  “盛宣怀那边督办芦汉铁路的事儿怎么样了?”

  “已经破土动工。”

  “让张之洞多帮帮他。盛宣怀虽说从商经验丰富,却也得有大员支持才是。”光绪把批好的折子递下去,急急喝了口茶,又道:“管理京师大学堂的人选,朕想好了,孙家鼐最为合适,尽快办起来。传谕下去,各省候补尚书、郎中、御史,八旗子弟,凡有向往新学有志图新者,皆可入学。”

  “是,臣这就去办。”

  光绪阅折少顷,又道:“对了,朕之前命各省督抚就学堂中挑选聪颖者赴日本游学的事儿办了么?”

  “臣正在办,日本方面早就已经联络妥当,各地拟的名单这一两天就能汇总出来。只是……只是两江和两广迟迟未能见到名单。”

  “又是刘坤一和谭钟麟……”光绪的笔悬在半空停住了。“天高皇帝远啊……传朕口谕,严斥两江总督刘坤一、两广总督谭钟麟,以后凡有因循玩懈、不力行新法者必重罚。”

  说罢他忽地想起了什么似的,从一旁抽出一本折子。踱着步子走到礼部尚书许应骙面前,“许应骙。”

  “臣在。”

  “有御史参你守旧迂谬,阻挠新政。今儿你就给朕把折子里所参各节明白回奏。”

  “皇上,”礼部尚书许应骙应声而跪。“臣并无阻挠新政之心,宋伯鲁、杨深秀所参罪责实为大谬。”

  “你胡说!”御史杨深秀闻此,上前骂道,“皇上屡次降旨命你等速议制度局之事,你却一再推脱,空言搪塞,这不是阻挠新政是什么。”

  许应骙言道:“杨深秀你血口喷人,开制度局乃是废我军机,我宁忤旨必不可开啊皇上!”

  站立一旁的吏部郎中刚毅混言道:“皇上,许大人所言极是。总理衙门各大臣部仪开制度局之事,皆认为变易内政,事关重大,如开制度局,就是置祖宗章法于不顾啊。许大人忠心一片可鉴日月,有何罪名需要回奏?!皇上若一味听信了草莽野人之谗言,坏了祖宗大法,让我等做臣子的以后如何再为大清尽忠!”

  杨深秀忍不住破口大骂:“刚毅,你大逆不道!竟敢要挟皇上!”

  “朕不怕任何人要挟!朕要是怕朕就不配坐在这儿!”

  朝堂上所有人应声跪倒。

  “臣顶撞了皇上,臣罪该万死!”刚毅的语气却并不是这个意思。

  光绪略平复了下怒火,对刚毅道:“朕知道你们都是怎么想的。朕不管你们是否要挟,不管你们是否阻拦,也不管你们要过多久才能弄明白变法的紧要,那是你们自己的事;但变不变法、下不下诏、维不维新是朕的事!……朕要你们部仪的事儿,你们不肯办,好。以后的事儿,也就都没什么部仪的必要了。现在就传朕旨意,裁撤詹士府、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太常寺、太仆寺、大理寺各人员冗费衙门。鼓励所有臣工与士民上书言事,凡市民有上书言者,亦应按原封进呈。电谕各省督抚及藩道府官员,凡有上书言事者,均可自行专摺具奏,无庸代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