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尽寒枝_作者:沉佥(226)

2018-03-20 沉佥

  民间所谓之纯朴,其实不过是知道得少所以想得简单。

  百姓们根本分不清也不关心皇帝陛下的有多少个儿子,哪一个得圣心多些哪一个少些哪一个又封的什么王,只知道靖王殿下是元皇后的独子,那就和太子没什么分别,是国之正统。

  果然皇帝陛下还是好的,是惦记着苍生子民的,所以才派了太子殿下前来救民于水火。

  亲征前线的太子殿下更是好得不得了的。

  如此一来,敬爱之心,拥戴之情,泉涌井喷。

  至于圣上仍未立储,司礼监陈公公属意扶持昭王,继后郑氏与至今仍被圈禁的长皇子也都还没死等等……对“纯朴”百姓们来说,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但对司礼监来说,这是最坏的消息。

  第87章 二十九、定山河(3)

  本该出局的,反因为被“排挤”出京城而赢得了民心,一意力保的,却如同销声匿迹一般。如今江南之地已然只知有靖王,不知有其他。而“民心所向”这种事就如同时疫,会随着人与人的口耳相传而蔓延扩散。

  东南的消息才传回宫中,司礼监的信函已送到了面前。

  陈世钦的意思简单明了。

  东南的倭寇不能尽剿,实在要尽剿,也只能由胡敬诚来剿,决不能被靖王嘉斐占了这个头彩。

  卢世全其实觉得很聒噪。

  对于他那个“兄弟”陈世钦,卢世全心中并非毫无怨言。

  想他与陈世钦同时入宫,论资历,他并不比陈公公浅。凭什么陈世钦能在宫中一人之下,而他却被外放江南?这许多年来,陈世钦一直是利用他,因为江南织造局太重要,所以必须由他这个“好兄弟”帮忙一手掌控,卢世全心里清楚得跟明镜似的。

  靖王嘉斐杀了一个杨思定,陈世钦还要弄出两声动响呢,而他杀了陈世钦的义子陈思安,也就杀了,陈世钦连一个字也不曾提过,就好像死在苏州的根本不是他的义子,而是一条狗。

  陈世钦对他始终还是有所忌惮。

  正因为有所忌惮,便也有肆无忌惮,更有刀俎在侧。

  其实跟着陈世钦究竟能有多大的前途呢?

  到死至多也就是个“二祖宗”罢了。

  做宦官的,想要巅峰造极,唯有跟着皇帝,也只能跟着皇帝。

  而此时此刻,他的面前便摆着一个极有可能做皇帝的人,奈何他与这位靖王爷之间的“仇怨”怕是已很难消解了。

  若说靖王殿下绝无可能信用宦官,张思远的例子却也摆在眼前。

  那么他这种曾经“站错了队”的老太监又如何呢?

  有那么几个瞬间,卢世全当真思考过,他还有没有从陈世钦这条船上下来的可能。

  结论自然是能,但不在此时。

  覆水难收,他已没有回头路可走了。

  同样是赌,与其去赌圣上心中属意的储君究竟是谁,不如自己择定一个推上台前。陈世钦是这么做的,他也只能这么做。

  而靖王嘉斐,必然不是那个好摆弄的人选。

  他只有再继续搭乘陈世钦这条船,借势同行,待来日孱弱新君登基,再无人能与陈世钦抗衡,才是盛极必衰的清算之时。待到那时,他今日为陈世钦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可以杀人的刀。

  当然那是将来的事,如今他唯一要做的,便是让这个不被司礼监选中的靖王殿下……永远走不出江南。

  唯一的办法,便是将浙直总督胡敬诚彻底拖下水。

  要对付一个手握兵权的皇子,除了镇守一方的大将之外,再无别的可想。

  于是卢世全送了甘庭玉一碗闭门羹的当日,便带了两个东厂番役悄然出了南京城,直奔温州亲自见胡敬诚去了。

  而此时的浙直总督胡敬诚,正在温州筹备一场大战。

  此次靖王嘉斐南下,众说纷纭,最多的说法,无外乎说王驾是来和他胡敬诚抢兵权的,皇帝陛下不满东南倭患迟迟不能根治,终于派了儿子来换将来了。

  若当真如此,胡敬诚倒是做梦都要笑醒了。

  地方省府的政务一向由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这三司分权而治,像总督这种集大权于一身的大员并非常设。

  但就有浙直总督,不仅统领浙江,还兼领着南直隶。

  人人都说浙直总督是封疆大吏,威赫一方,只有他这个浙直总督本人才知道,这根本是块烫手山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