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尽寒枝_作者:沉佥(241)

2018-03-20 沉佥

  “殿下说吧,我听着呢。”

  藏在袖中的手下意识攥紧了拳,甄贤在心里轻叹了一声,抬起眼。

  嘉斐仍紧紧盯着他,确定他并未生气,才接着说下去。

  “这些倭寇之所以能频繁袭扰,是因为占了几个近海的岛礁为据点。倘若我们的边军不能长期在这些岛礁上驻守,就算这次端了这一批倭寇的老巢,迟早还会有下一批卷土重来。所以……我想让陆澜和张二带着三娘一起去。”

  短短一段话,殿下却说得缓慢仔细,层层铺垫解释,无外乎为了最后一句话。

  “殿下是想把龙虎寨挪到这些岛礁上去。”甄贤沉思一瞬,果断做出结论。

  他说得未免过于直白,虽然也是事实。

  嘉斐眼中掠过一丝尴尬,清了清嗓子才接着说道:“他们既然已经应征收编,便是正经的军人,不如就此设立卫所。一来利于边防,二来——”

  后面的话,靖王殿下便没有再说下去了。

  也并没有什么直说出来的必要。

  甄贤心里清楚明白。

  在皇帝陛下下令诛杀顾三娘以前,龙虎寨可以只是一个普通匪寨,但如今陛下杀心已起,龙虎寨的存在顿时就十分微妙了。

  这些人原本就是一群“反贼”,圣上既然已表明了不打算招安,反贼就只能还是反贼。

  皇帝要杀顾三娘,倘若处理不慎,龙虎寨必反。

  而龙虎寨若是反了,首当其冲要受牵连的还是主动上门结交的靖王殿下。

  募兵抗倭与募兵造反,其中的区别,也只在一念之间。

  又何况还有陆澜这个本该已经被锦衣卫抄家问斩的微妙存在,一旦被有心之人利用,后患无穷。

  这原本就是一步险棋,又因为皇帝陛下的不愿承担而彻底成了破绽。

  单以利弊论,如今对靖王殿下最有利的对策,确实如曹阁老所言,是赶在东厂的人插手以前,先把这些“破绽”全处理掉。尤其是顾三娘。

  战场厮杀,刀剑无眼,借刀杀人是再简单不过的事。

  殿下甚至可以从头至尾把他也瞒在鼓里,什么也不让他知道。

  但殿下却并没有这样做。

  殿下是有心保下这些无辜之人的性命的。

  让这些人在海疆岛礁上建立卫所,从此为国效力,死守于斯,这是靖王殿下向父皇表达的诚意,更是博弈。

  只要皇帝陛下愿意退让一步,刀下留人,这些人就会一辈子留在远离内陆的岛礁上,死守国门,不再回来,相应的,所有与他们相关的一切,也都会随之埋葬。

  即便皇帝陛下不肯退让,也必须顾虑这些人已是镇守疆界的边将,不会再轻易动他们。至于其他什么人,想要上卫所的地盘挑场子,就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

  这确实是一个救命的法子。

  但并不是殿下的上策。

  相反,殿下这么做,无异于在这种关键时刻再一次忤逆了圣意,所要承担的风险,实在太大。

  尤其即便如此,这些被殿下如此艰难维护的人,也未必会领情。

  陆澜姑且不提,无论顾三娘,或是张二,乃至龙虎寨中的每一个人,他们心中的天理昭彰,都绝不是这一辈子从此困守岛礁。

  绿林好汉们想要的,永远是杀狗官,平冤案,扬眉吐气,笑傲江湖。

  靖王殿下为他们计的这一条活路,与他们的期望相去实在太远,恐怕是难免要遭埋怨的。即便起初时不说,天长日久以后,一定也会自认受了殿下的亏待,是被过河拆桥兔死狗烹了。

  殿下所行的是权衡之下的国策,但这些人却不是国士,而是盗匪,比起大义为先,只怕更宁愿自立山头逍遥法外。

  到那时候,殿下只怕要落得里外不是人的尴尬境地。

  他是殿下的谋臣,凡事当以殿下为优先,这种时候,他其实应该劝阻殿下,不让殿下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蠢事”。

  他明明十分通透这道理。

  可心里却有另一个声音清楚明白地嘶鸣呐喊着。

  殿下并没有冷酷地决断杀伐,而是愿意为这些不该枉死之人奋力一争,这选择让他又欢喜又担忧,矛盾得痛不欲生。

  这一刻,甄贤觉得他从未如此清晰地看见自己心深处那柔软的死穴。

  他实在不愿意殿下在这权力角逐中变成一个冷血无情的人,却又深怕自己的执念终有一天也会成为殿下的破绽,使得殿下身陷险境步履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