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尽寒枝_作者:沉佥(34)

2018-03-20 沉佥

  没过几天,鞑子又杀过来了,白皓仁被打得找不着北的时候突然想起这张舆图,翻开来看,见这鞑子进攻的路数竟与图中所绘暗合,惊奇之下便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念头照着图中所述策略调遣兵力。

  结果这一次白皓仁不仅击退了鞑靼铁骑,还把沦陷的榆林、延绥二镇又重夺了回来,大大得长了一回威风,为此皇帝还专程派了钦差来犒赏他。

  白皓仁心下大为震动,慌忙命人去把当日那个少年找回来,找了三天才在朔州城内的一家酒肆找到在那儿扮说书先生的少年。

  白皓仁说不敢独自居功,要替这少年上表求个功名封赏。

  那少年却拦着他,说自己不想出头做官,也无心建立什么功业,愿意在幕后给白皓仁做个门客谋士,条件只有一个,就是白皓仁不能把和他有关的事说出去,不能泄露他的行踪。

  白皓仁虽然琢磨不明白这里头都是些什么道理,却也答应了。

  于是这少年就在朔州总兵府留下来。他为人行事十分低调,平日里也不肯抛头露面,几乎不叫人知道他的存在。

  他在朔州一住就是三年,三年间他教白皓仁下令朔州辖下所有城镇军民皆开始学着“牧马知马,养犬狩猎”,要“改变汉人的思路,试着了解蒙人的习性”,又教戍边军民加固土城。这三年间鞑靼人也不再像从前那么嚣张无阻,屡屡在朔州边镇受挫。白总兵一改往日温吞水的作风开始大有建树,有不少人都半开玩笑地问白皓仁是不是请了个神仙藏在府上做法。白皓仁不好意思真将功劳占为己有,便对外说确实请了一位军师,但其余就不肯再多透露了。即便只漏了这么一点口风出去,那少年还和白皓仁发了好大的脾气,差点甩手走了,亏得白总兵求爷爷告奶奶了大半天只差没哭爹喊娘了才留住人。

  白皓仁曾经好奇问过他这神仙军师一次,为什么来朔州做这些事。

  军师也不肯告诉他,只露出一脸唏嘘哀色,说是从前狂妄自大无知无畏害死了人,只好找个地方救人赎罪,求个心安。

  他说得深奥,白皓仁听不懂,也不好意思多打听他人私事,便随他去了。

  再后来,就到了四年前,鞑靼人冒出个天生勇武的小王子,据说是金帐家族的后裔,又气势汹汹南下杀过来。

  圣朝边疆的土城土堡有许多都年久失修得厉害,虽然这三年边镇军民已经尽力修补,也总还是有顾不及的地方。

  于是有一天那小王子就头狼领着狼群一般冲了下来,直接推倒了延绥一角的土墙强占了延绥镇,然后以延绥镇百姓的性命做要挟,强行把军师掳走了。

  当年白皓仁曾为这事煎熬了数月,日日辗转,夜不能寐,坐卧不宁。

  按理说,这人他应该要去救。

  可若是报上去说鞑靼人破墙占了延绥最后就把他府上的一个门客抓走了……谁信啊?就算信了,被上头晓得他让鞑子冲进来扣了一镇百姓做人质,他也吃不了兜着走。

  于是数度思前想后之下,白皓仁一咬牙,决定就这么把这事儿按下去算了。

  反正鞑子风驰电掣地来了又走了,延绥也还在手里。军师又一向深居简出,事到如今都没几个人知道他是谁。

  为求安心,白皓仁还在府上给军师供了个长生牌位,每日晨昏三炷香贡品叩首从不敢怠慢,只当军师已经为国捐躯去了……

  但他可万万也没有想到,时隔四年竟然会有位京大内的王爷为这事儿找到他门上来。

  还偏偏是那位靖王殿下。

  这么说那位神仙一样的军师何止是个大家子弟原来还是个皇亲贵胄啊?那你们倒是早点来找啊?这人到朔州都七年了,人没了都四年了,你才来?七年哎,生个孩子都会打酱油了……

  白皓仁一边暗自腹诽,一边小心翼翼打量靖王殿下的脸色,揣摩着这事儿到底已经被靖王殿下知道了多少,讪讪赔着笑脸,迟迟不敢应话。

  那靖王殿下似知道他不敢随便开口,也不为难他非立刻交待个清楚明白,反而微笑着替他说来:“想来这鞑子来了又走的事,在咱们这边镇上太稀松平常了,何况此事微妙,也不好上报。”

  “对对对,王爷体恤,王爷体恤。”白皓仁赶紧顺杆往上爬,觍着脸点头如捣蒜。

  嘉斐见白皓仁这模样,露出个似笑非笑的表情,轻叹一口气,“可白总兵是个明白人,该分得清楚,有些事你按得住,有些事你按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