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清风_作者:维此良人/望若邻(3)

  “已携玉露而走,勿念。”

  想了想,我又加上了一行。

  “一袖清风拜呈。”

  我出了内宫顺着屋顶来到别苑,迎着月光行走。远远瞧见一席白衣立于亭上。清冷的月色落到他身上,好一副美妙的图景。

  我停下来,站在他身后。

  人未动,剑却先至。我一偏身子躲过去,刚瞧见一抹模糊的残影,下一剑又立马跟了过来。如此过了七八招,我轻轻一跃站到屋檐上,往身后看了看。

  银光一闪,白衣人收了剑,对我笑道:“这世上能连避我八剑的,也只有你风不识了。”

  “能把我逼到檐角的,也只有你嵇一苍。”

  语毕,我与他相视一笑。

  “听闻你被三大门派的人追杀,我就来看看情况。朋友一场,总不能叫你暴尸荒野。”

  “那可叫你失望了。”

  我与嵇一苍在皇宫的屋檐上坐着,远远地瞧见东方的天泛起了白。

  嵇一苍问:“你为何要拿走‘御风盘’?”

  “你是知道我的,做事从不需要什么理由。”

  嵇一苍一笑:“也对。”

  “那你这次到皇宫里,又拿了什么东西出来?”

  “你想知道?”

  “这要看你愿不愿意说。”

  朝阳的光渐渐地溢出来了,晕出一片橘色。我从屋檐上站起来,拍拍衣服。

  “我该走了。”

  他看着我,点点头。

  “这个你拿着。”我扬手把用布包着的玉露杯扔给他,“哪天我死了,你就用它倒杯酒泼到我的坟上。”

  嵇一苍打开布包,轻轻一挑眉。

  “你‘一袖清风’,怕是要闻名天下了。”

  “话说这一袖清风啊,趁夜潜入了皇宫,盗走了当今圣上最爱的玉露杯。这玉露杯可是个神奇物件,据说啊,能将清水化为美酒。皇宫内院是什么地方,那是天下最为森严之地,可到了这一袖清风那儿,却是来去自如。

  “这还不是最奇的,最奇的是啊,这一袖清风不仅拿走了杯子,还在圣上的御桌上,留下了一张字条。写着‘已携宝物而走,勿念。一袖清风拜呈。”

  说书的拿起醒木啪地拍了一下桌子,激起满堂叫好声。

  我津津有味地听着,拿起杯子抿了一口茶水。

  “爹,这个一袖清风这么厉害,我以后也要做像他那样的人!”

  我循声望去,见着一个四五岁的男童仰着小脸坚定地说道。他身边的青年人摸了摸他的头,温和道:“这些事不是谁都做的来的,你若是去了,会叫你娘亲担心的。辉儿想让娘亲担心吗?”

  男童想了一会儿,摇摇头说:“辉儿不去了,辉儿不想让娘亲担心。”

  “真乖。”青年人笑着用力摸了摸他的头。

  我一笑,低头继续去喝我的茶水。

  奇怪的是,连寻常百姓都知晓的事情,皇宫那边竟没有丝毫消息。眼下流传着的,不过是市井传言罢了。

  “你们可曾听说宫中新封了一位琼林学士?”

  “晓得晓得,就是那写了《清风赋》的云和吧。”

  角落里三五个京城学子谈论的声音传入了我的耳中,他们围在一起,面前的方桌上放着几杯最便宜的凉茶。

  “这叫做云和的,之前从未听说过。琼林学士那般的职位,凭一篇文章就能做了么?”

  这名学子的声音听着,很是不服气。

  “你不知道汉代的司马相如么?文章写得好,自然是能得圣上的垂青的。”

  另一人回答道。先前说话的人哼了一声。

  我走过去弯下腰打了个招呼:“打扰各位了。”

  几个学子一齐抬起头来看着我。

  “实不相瞒,在下也是刚刚入京,方才听各位兄台在讨论有关琼林学士的事情,忍不住有些好奇。”

  闻言,几个学子一同松了口气。尤其是方才那个不服气的,表现得最为明显。

  “是了。文人云和,圣上亲封的琼林学士。”

  “这位云大人眼下是否正在宫中?”

  “是在宫中,我听人说,昨日圣上在宫中设宴,云和还当众作了一首诗。”

  说起诗,几个学子便有了话聊,我趁他们争论得火热,悄悄离开了茶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