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枉少年_作者:郑予(152)

2018-02-27 郑予

  “你懂吗?”

  林月野喉间发涩,脸部线条清晰而凝重,谭华慢慢道:“后来你担任会试主考官,却泄露了考题犯下大错。我虽然不满老师他偏心你,可是当时我是真的担心你,眼睁睁看着你被流放,我便立志要替师兄帮老师撑起书院,可是……可是老师他却要为你翻案!”

  他伸手紧紧攫住林月野的下巴,恨道:“为什么你都已经是朝廷罪犯了,老师他还是护着你!从始至终,他眼里就只有你一个学生,为了你,他甘愿获罪入狱,留下我们书院几百弟子不闻不问,可是你连回来看我们一眼都不肯……”

  林月野:“……别说了。”

  “我为什么不能说!”谭华激动非常,脸色呈现出一种奇异的红色,“因为老师自首获罪,书院败落,成了整个京城最大的污点与笑话!我们这些弟子也因此被人看不起,处处受人白眼,最小的师弟想买一本《道德经》都要被奚落一顿,可是没人肯卖给他,那些畜生诬陷他偷书,折磨得他生不如死……我们到哪儿都被人戳脊梁骨……”

  他怒不可遏:“你犯的错为什么都要连累到我们身上!你说我该不该恨你!我他妈恨不能亲自手刃了你,为那些师弟报仇!!”

  林月野无言以对。

  他没法说出事情的真相,就算说了谭华可能也不会相信,只会认为他是为了脱罪嫁祸给他人。其实当初他也接受不了恩师会泄露考题的事实,但是不接受不代表不明白。除了京城中一些门阀氏族的贵胄子弟,想要出人头地唯有科举这一条路,此路之狭窄,非亲身经历不能体会。其间所牵涉到的关系非常复杂,地域、出身、姻亲、故旧、师门……很多因素可以影响到最终的结果,甚至会涉及党争,弯弯绕绕几乎让人绝望。

  朝廷中流弊之风盛行,忠耿直言之士反而成了异端,没有人能独善其身,恩师若不随波逐流,只怕会招致更严重的麻烦,积怨太久太深,最怕一朝爆发。

  不过往事随风且不堪回首,说出来除了徒增烦恼没有半分价值。林月野垂着头,眼中闪过一抹痛楚,想看谭华一眼,却没有力气抬头。

  谭华抬起手捋了捋额间碎发,不愿再多看他一眼,也不再絮语多言,冷静道:“师兄就老实待着吧,待我奏明圣上,过不了几天就会庭审。在那之前若师兄想通了,自愿承认所犯罪行,也不必那么麻烦。”

  说罢退出了牢房,消失在暗道尽头。

  林月野知道等待他的是什么。

  谭华来过地牢的事没有人关心和在意,但是这地方处处是耳目,如谭华所说,旁边牢房里就有当年被他牵连的人,他被提出去时,和那些人打个正着,看到他们眼里刻骨的怨毒,才知道罪孽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消减,反而日甚一日。

  在那之后的两天,大理寺卿李聚来了,所言与谭华大同小异,无非是让他自觉认罪,也能少受些苦,大家省心。

  林月野充耳不闻。

  刑部侍郎带来了一份供状,上面罪行昭昭言辞直切,只等一个签字画押。

  狱卒得刑部授意,动用私刑,想让林月野屈打成招。林月野抵死不认。

  那就只能等庭审了。

  作者有话要说:  其实非常不想写这些官场中的事……

  第56章 朝堂问讯

  林月野的案子,因为牵扯到十二年前,那时还是宋钦宗在位,中间又隔了一个南渡,许多细节都已经不可考,即使上报朝廷,刑部也会因为不想招惹不必要的麻烦而简单审讯草草结案而已。

  林月野人在地牢阴暗囚禁,不知外面情况,也不知道翰林院和大理寺在朝堂上说了些什么,竟让圣上发怒,异常关注起这件案子来,一番拉锯过后,宣刑部主审,大理寺、都察院和翰林院协审。

  翰林院不属三司,但是这次牵扯到翰林学士,谭华被林月野刺伤,此是一审重罪,由此引出十二年前的旧案,顺理成章不显突兀。

  庭审那天,天气十分湿冷,下着绵绵小雨,已是初春天气,寒冷却丝丝入扣。

  林月野戴着脚镣手铐,头发蓬松散落,但容颜还算清朗干净,被狱卒带出来,再由刑部官兵押去刑部府衙审讯。

  林月野第二次踏足这里,心中并不是毫无波动,但是毕竟过去了十二年,再回忆起当初情景,感慨之余更觉惘然。